非英语专业词汇教学论文

时间:2022-09-23 12:39:16

非英语专业词汇教学论文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的大学非英语专业,一般都不开设专门的词汇教学理论课程,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够,关注太少,以及课时所限等。教学中,教师大多限于词汇的操练,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意识去讲解词汇学习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往往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缺乏多样的、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和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这样的问题会引起词汇学习的效率很低,甚至会出现厌烦学习词汇。以上问题,应引起广大教师对词汇教学的足够重视。

一、突出层级性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加深认识、加深学习的。并且语言的学习也是由易到难的相互联系的过程。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可以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最新推荐词汇量的要求,其具体的要求,包括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以及更高要求。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词汇量要求。这些要求能够给语言学习者提供参考。其中,一般要求的词汇量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较高要求的词汇量约6395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水平;更高要求的词汇量约7675个单词和1870个词组,高于大学英语六级水平。[3]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弄清楚在什么阶段应该教什么词汇,应该教多少词汇量,以及高频词汇即常用的词汇。突出词汇教学的层级性,把握词汇教学的规律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更得心应手,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二、增强紧迫性

笔者随机抽取了本院3个非英语专业班级的学生(共131人),开展了一项关于英语词汇学习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达到41%的同学认为,英语单词很难记,即使记住不久便忘,找不到记忆单词的方法;有20%的同学认为,英语的词汇量只是停留在中学阶段所掌握的单词,不愿意吸收新出现的词汇;有11%的同学认为,英语单词没有规律性,只有死记硬背;甚至有9%左右的同学根本不知道单词的发音,无法完整地读出英语单词(据学生反映,从未学过音标);只有19%的同学认为,记忆英语单词有规律可循。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只是停留在盲目记忆的阶段,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如果所学词汇有限,在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时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语言始终不能作为工具来运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不但不能进步而且原有的进步还会丧失。反之,如果词汇量大,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则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综上所述,加强词汇教学,既是学生学习所需,更是教师教学之本。笔者通过对双重代码理论(由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知识的认知表征理论,是很有影响力的认知理论之一)的学习理解,总结出以下两种词汇教学方法:一是以言语码和意象码为基础,形成经纬相交的记忆网络。双重代码理论认为,言语码和意象码都具有层级性,前者专门编码、组织言语信息,即将具体事物及抽象概念编码后形成的文字符号。[4]如“table”,“horse”,“dog”等单词,激起的是学习者对这些符号的语言反应;后者则处理有关非言语的物体和事件的信息,形成事物的心理意象,它包括非语言的客体、事件信息及情感反应,如,看到“restaurant”一词,大脑里浮现的是“服务员”、“菜单”、“酒”、“饮料”等相关的联想信息。如看到“storm”一词,脑海里出现的“暴风雨”的场面。言语码的组织是线性的、序列的,这与语言的序列特征有关。[5]如,看到“clever”,“a”,“child”三个英文单词,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acleverchild”,而不会在大脑里形成“cleverachild”或者“childaclever”类似这样的短语。再如,看到“life”,“happy”“,my”三个英语单词,也会很容易想到“myhappylife”,而不会形成“lifehappymy”或“happylifemy”诸如此类的短语的。并且,视觉言语码的组织和听觉言语码的组织形式是不太相同的。其中,从字母到单词再到句子及篇章的序列为视觉言语码;从音素到音节,从音节到单词发音,然后从单词发音到词组发音为听觉言语码。二是以表象码和语义码为重点,形成长短互补的记忆模式。双重代码理论还包括表象码和语义码,这两种代码具有相互关联性,表现在存储信息方面,如在表象系统中,是由表象码存储信息的;在语义系统中,是由语义码存储信息的。另外,著名认知学家Atkinson-Shiffrin’s(1968)提出的记忆多存储模式把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其中,短期记忆是与感觉记忆相联系的,而感觉记忆是通过人的感官系统进行加工处理信息的,感官系统处理的信息量有限,所以通过短期记忆即感觉记忆的大部分信息遗忘的可能性会比较高。而长期记忆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信息存储[6]。这种信息存储遗忘的可能性小得多了。

所以在记忆的过程中,最佳的状态是以表象码和语义码为重点,形成长短互补的记忆模式。这样,通过各种有效的刺激激活人的视觉表象,使零散的信息形成意义上的联系,最终达到良好的记忆状态。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记忆英语单词往往只是停留在单词的发音和汉语解释上,根据双重代码理论,这样的记忆只是对信息的表象记忆。要达到信息的长时记忆,只有通过言语刺激和非言语刺激加强记忆。英语教师可用一些图片,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声音等,让学生产生视觉效应和听觉效应。如“IcriedasIfeltthechillspread.”这句话中“chill”一词,可以配关于“寒冷”的图片。又如学习“dessert”一词,加上“甜点”的图片。再如比较难的单词如“dopamine”,意思是“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传递素。这样晦涩难懂的单词,教师可以加上多媒体视频的介绍,理解词汇,然后加深对词汇的记忆。视觉效应和听觉效应增强记忆的长时性,这样记忆方法不仅能快捷长久地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提高记忆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词汇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有言:“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远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双重代码理论运用到词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学习才会更有成效。笔者提出的以上两种方法,希望能给当前的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词汇教与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叶红艳 单位: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

上一篇:大学英语多模态法语汇教学论文 下一篇:初中语文三步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