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对临床诊断中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9-23 12:29:05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对临床诊断中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对临床诊断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来院参加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载脂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DL-C水平更低,TG、TC、LDL-C指数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血脂检验;临床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102-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患者多因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而出现高血压、肥胖症以及血脂紊乱等并发症,其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生存质量严重下降[1]。糖尿病生化指标检测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有重要的支持,该文主要观察并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对临床诊断的影响,希望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设为观察组,入组病例均符合WHO1999年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3]:①心力衰竭;②冠状动脉介入史以及高脂血症病史;③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④不能配合临床检验工作;⑤应用降压药物或者避孕药物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59.8±6.4)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7.6±3.5)年。另取同期来院参加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5.3±8.2)岁。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受检前12 h两组受试者均禁饮禁食,次日清晨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干燥试管收集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行血清分离(不可超过1 h),防止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采用西门子RXL全自动生化仪于2 h内检验分析血液标本,所有操作均应严格遵循相关说明书。载脂蛋白ApoA1、ApoB两项指标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TG、TC检测为酶分析法,HDL-C、LDL-C的检验以终点法为主。

1.3 观察指标

检验两组受试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载脂蛋白水平(ApoA1、ApoB)等多项血脂指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TG、TC、LDL-C与HDL-C表达水平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DL-C水平更低,TG、TC、LDL-C指数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TG、TC、LDL-C与HDL-C表达水平对比(,mmol/L)

注:与对照组相比,aP

2.2 两组载脂蛋白水平对比

观察组ApoA1水平更低,ApoB表达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载脂蛋白水平对比(x±s,g/L)

注:与对照组相比,aP

2.3 观察组不同年龄、性别的血脂指标检验结果

见表3。观察组患者中,20~40岁女性HDL-C表达水平最高,≥60岁的男性TG、TC与LDL-C指数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观察组不同年龄、性别的血脂指标检验结果(x±s,mmol/L)

3 讨论

受机体新陈代谢影响,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血脂异常情况,临床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来降低并发症以及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该次研究检验并分析了糖尿病患者血脂指标,结果表明观察组TC、T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

从表2数据分析来看,两组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检验糖尿病患者血脂指标有利于帮助医师及时有效判断各类继发性并发症,并做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毅.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体重指数及脉压与糖尿病患病情况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1):2977-2978.

[2] 李丽,罗泽萍,周焕第,等.地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3250-3251,3252.

[3] 郭雯,李杰,王亚梅,等.血脂水平对胰岛功能的影响在2型糖尿病和正常人群中存在差异[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7):599-600.

[4] 李骏,麦高阳,李有佳,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6):1534-1536.

[5] 田鲁,陈伟,王港,等.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蛋白激酶亚型与血脂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7):422-426.

[6] 李振杰,彭焱.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尿酸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1):6125-6126.

[7] 李新明,高忠东,李群,等.苹果多酚对高糖高脂膳食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脂・血糖水平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6):1-3,13.

(收稿日期:2016-03-04)

上一篇: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对比... 下一篇:刍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50例糖尿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