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部门究竟该干什么?

时间:2022-09-22 09:52:16

质量管理部门究竟该干什么?

质量管理部门职责不清,不仅影响到工作效率,职责错位还容易导致人心不稳。本文试着一本正经地回答这些问题,实际结果如何并不负责。

质量管理部门管理要点、职责和岗位设置

1.质量管理组织内部管理要点:应有文件化的品管组织和隶属关系;品管内部的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职位说明书);文件化的品管权限――如原料、半成品、成品放行权等;有培训计划和培训执行记录;有内部奖惩制度,并与工资挂钩;要对产品质量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与部门及责任人绩效挂钩。

2.质量管理部门的一般职责:进料检验――原料、辅料、包装物料等;过程监控――人、机、料、法、环;成品检验――人员、时机、依据、权限;监视测量装置的校准与管理;品质保证能力――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推进;品质计划――产品标准、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记录;客户投诉相关过程的管理――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程序化;样品管理。

3.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岗位:原料、辅料、包装物料验收员(原料专员);品管员――过程监控和监督,客户投诉的处理与跟踪;质检员――半成品、成品感官检验,检测样品取样;化验员――化验室检测;发货监装员;体系推进和考核;标准化管理员――官方文件的接收和处理,企业标准起草、备案,本部门第三层文件起草、修订,计量器具管理。

4.质量部门设置及分工是什么?质量检验工作:制程(生产过程)质量检验(IPQC),进料质量检验(IQC),装配质量检验,出货质量检验(OQC);质量体系(QS),品质工程(QE),品质保证(QA),供应商质量管理(SQA)。

5.质量部门工作的主要考核项目和指标:

(1)主要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制度是否完善;产品质量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是否完善、有效;计量检验器具是否定期校准,质量标准贯彻执行的情况;对关键生产工序的质量检验制度执行的情况;对原材料、外购件、成品的质量检验是否到位,是否有记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全面、有效。

(2)主要指标:产品质量合格率;制成不良率;监测和测量仪器校准率;产品检验状态标识率;质量计划指标完成率;管理评审整改措施完成率;抽检不良率;纠正措施的有效率;原材料消耗下降率;质量成本指标完成率。

6.质量部门应达到的标准:质量管理的要求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中,质量检验贯穿于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确保产品状态标识易于识别和可追溯;建立起规范的不合格品的鉴别、识别、记录、评审和处置办法;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标准,以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以及顾客不满意的情况;建立并实施采购检验标准,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质量记录完整、范,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按计划执行,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质量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

1.进料管理:有明确的检验标准;验收流程要清晰;抽样的方法需正确;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估;定期统计供应商的所供原料的品质状况;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发生异常应及时与其沟通;应有明确的供应商考核办法;供应商连续出现质量问题应有相应的处理办法;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后要及时跟踪;明确规定因供应商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办法,并在相应的合同中予以明确;进料检验组人员应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进料检验报告要清晰,并得到合理的保存;原材料存在轻微质量问题,而生产车间又急需用时,应有明确的特采程序,并规定特采批准人;紧急放行应有明确的程序,并规定紧急放行批准人;不合格的原材料要有明确的处置方式;规定退回供应的产品应及时退回。

2.过程管理――人员:合理配备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应符合要求;过程检验和监控的力度要达到企业预防产品出现不合格品的需要;过程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如何处置要有明确的措施;产品出现不合格时信息要及时传递;产品出现不合格原因要明确由谁来分析;过程所运用的统计技术应满足企业的需要;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与各车间要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并形成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念;产品订单的特殊要求要能及时传递到过程监控人员。

3.过程管理――文件和标准:有准确、适宜和充分的作业指导书;有准确、适宜和充分的过程检验标准;有明确的过程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点;有过程检验记录/监督监控记录且真实可行;有文件化过程异常处理的程序;要明确规定半成品放行权;有文件化的过程检验状态标准及区分,且有效执行;有相关品质问题及统计分析。

4.成品管理:要有明确的成品检验标准;成品检验(含化验员)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达到相应的要求;成品检验的抽样方法要合理;每一客户/订单的特殊要求都准确无误地传递到相关人员;有文件规定成品的标识方法并得到有效执行;有有效防止成品漏检的方法。

有文件化规定成品异常处理程序,如处理方法、批准权限;成品检验结果由谁批准;成品是否可以特别放行,如可以特别放行应达到怎样的程度才可特别放行,审批权限要得到明确的规定;成品检验报告要清晰,并得到合理保存,通过成品检验报告能追溯到相应的生产组、批号、日期及重要原材料等;要有发货监装记录且记录完整;要形成长期积压库存定期报告制度;库存积压产品出厂前要重新检验确认。

5.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计量/检测没备要形成台账统一管理,台账要实行动态管理,定时更新;各质量检验流程要明确规定所使用仪器名称;计量/检测设备的精确度要达到测量的使用要求;计量/检测设备要按要求定期进行校验(外/内);计量设备的使用状态标识要明确;计量设备所使用的环境要达到其设备本身要求的环境条件;复杂的计量设备要形成操作指导书指导员工如何操作;检测设备要定期保养且建档。

6.质量保证――体系推进和考核: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一试产―生产―检测―出货一服务);整体管理架构要完整,各级管理职能要明确;以文件形式规定质量目标且为员工所理解,并分解到各部门且得以执行;各相关单位对质量记录的收集、发放、借阅等要进行管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产品的状态有标识并有追溯性;客户抱怨处置及时,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和改进。

7.质量保证――品质计划:生产前有完善的品质计划(作业指导书、加工工艺、质量记录、卫生保证措施、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尤其对特殊的产品有无特别的规定;客户的要求被相关质量管理人员熟知;各相关人员均进行了岗位培训,且考试通过方可上岗,并有相应记录;对可能发现的异常进行分析识别,并采取预防措施;开展有助于质量提升的5S、QC等活动;涉及产品更改,要有书面的会签确认,并对相应品质再检验确认且有相应记录;品质控制各阶段保证没有漏检发生,并有相应方法或程序支持。

8.质量保证――制度、文件及其他:内部要有明确的奖罚制度;各员工的工作职责要明确;各种工作流程要做出合理明确的规定;本部门能够得到技术文件的最新版本;文件的保存安全可靠,便于索引与使用,并能防止错用文件;员工均进行适当的培训,确保其胜任本岗位的工作;公司上级文件与思想及时向下传达;与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

9.客户投诉:每一次客户投诉要以最快的速度回复,并尽量让顾客满意;客户投诉的处理流程及由谁来处理要有明确规定;客户投诉回复内容要适当,并有文件明确规定批准人;每次客户投诉都要进行相应原因分析,制定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标准化;对客户投诉要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交货的及时性等方面投诉也应进行统计和管理。

10.实物样品(或图片):当不便用文字表达或用文字表达不清楚时,要形成实物样品封存或拍成照片作为参照;实物样品(图片)是否分为合格限度样品与不合格限度样品,让员工明确判断标准;实物样品(图片)是否定期确认和更新;进料、制造过程、成品各过程中在需要的地方均有便于参照的实物样品(图片);合理保存实物样品(图片),使其不易变质。

上一篇:聚焦中考化学物质鉴别题 下一篇:中考化学识图题分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