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2 07:28:56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胶南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成功实践及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研究,对全国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新型社区;胶南;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041-03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1胶南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2006年开始,胶南市借助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契机,以行政村为单位,试点新农村社区建设,在17个镇(街道)普遍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962个村庄都建立了便民服务站。2009年以来,一些具备条件的乡镇开始了“多村一社区”、以及“合村并居”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目前,胶南市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1)滨海“六和社区”和灵山卫“珠山文苑社区”模式。这种模式属于“合村并居”型社区。以滨海街道“六和社区”和灵山卫“珠山文苑社区”为典型代表。这种社区模式的主要做法是借助大项目建设,实现多个村庄的整体搬迁,将其合村并点建成一个大社区,在集中新建住宅楼的同时,优化整合公共配套资源,统一社区文化、卫生、教育、治安等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比较完善的社区服务。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村民集中居住,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相对集中,服务平台比较完善,村民享受的便民服务形式多样。这种模式目前看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没有形成多村真正合一,社区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选择,便民服务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琅琊“丁石洼社区”模式。这种模式也属于“合村并居”型社区。其主要做法是撤村设区,即将相邻的三个村先撤销原有的行政区划,三村合成一个社区。这是一种以农村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强村带弱村”型的农村新型社区。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整合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实现行政资源共享服务,服务规模扩大、服务项目集约,服务层次较高。如“统一党务居务、统一社区财务、统一农业生产、统一便民服务、统一文化活动”的“五统一”服务,使社区居民家家户户都受益,是一种受到老百姓欢迎的社区模式。但这种模式在村民居住条件改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同时,土地集约经营、服务水平提高等都存在较多制约。

(3)理务关“关情社区”模式。这种模式属于“多村一社区”型社区。以理务关镇为典型代表,其他大多乡镇(街道)也采取这种模式。即在社区中心村设立服务中心,为周边2公里左右村落的群众提供政府公共服务。如理务关镇按照“地区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以每4-7个行政村作为一个社区,共规划建设了7个农村社区。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将乡镇权限内的行政审批、执法、公益等事项下沉到农村社区,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社区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社会救助、司法调解、人口计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零距离服务。目前看,这种模式的不足在于社区功能还不很完善,农村居民享受到的社区服务层次较低。同时,由于社区缺乏专职工作人员,运作不很规范。

(4)珠海“李家石桥社区”模式。这种社区模式是属于“一村一社区”类型。其主要做法是以农村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村庄实行社区化管理,“村社合一”。这种模式因为有雄厚的村集体经济做保障,社区居民享有的服务项目多,服务水平高。如李家石桥社区,老年人每月可享受220元的生活补助金,每年免费外出旅游一次,居民享有财产、失地农民养老等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患病居民住院医疗费由集体报销90%等等。

胶南市农村社区建设的丰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1)农村新型社区已经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型载体。调查发现,不管是“一村一社区”还是“多村一社区”还是“合村并居”,农村社区建设都注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农村社区中基层党组织体系的重新构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组织方式的不断创新,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班子软弱涣散、公共服务难到位等问题,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空间,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引领力。

(2)农村新型社区已经成为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能转变的有效平台。农村新型社区是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转移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建立农村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使大批机关工作人员下沉到社区,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部门将服务职能延伸到农村社区,使农民群众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政府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投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和困难群众,为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搭建起高效平台,实现了就业、社保、教育卫生、社会治安、居住环境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3)农村新型社区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取向。农村社区是一个新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建立初期,农民难免有不认识、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随着多种模式的新型社区的建立,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既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又加快了社区中心村的发展壮大,不断吸引周边村的群众向社区中心村融合聚集,社区居民在这种新型社区中获取了比原有行政村更多、更便捷的服务。特别是“珠山文苑社区”的示范效应已经非常明显。文化和善、利益和谐、人际和睦、秩序和顺、环境和美的新型社区愿景逐渐显现。农村社区化发展新趋势,成为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共同取向,农村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雏形已在该市农村社区出现。

(4)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农村新型社区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实践证明,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农村社区都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否则就会陷于“坐吃山空”的困境。丁石洼社区和李家石桥社区之所以得到老百姓的向往和拥护,关键在于其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着比较完备的社区服务。李家石桥社区之所以其社区居民享有较高的服务水平,根本原因在于其社区拥有众多民营企业,利用外资和内资规模大,效益好。如果没有社区经济的发展,没有雄厚的运转资金支撑,社区为居民的服务就只能局限于“便民”层面上,“助民、安民、富民、利民”等则很难运转。

上一篇:利率政策行业效应的非对称性实证研究 下一篇:店面POP广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