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勤工助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时间:2022-09-22 07:17:56

浅谈勤工助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均为贫困生,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教育与非贫困生比较而言,确实存在许多不同点。所以就需要高校图书馆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教育,提升他们心理素质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增强。本文以高校图书馆对勤工助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为例,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见解。

勤工助学大学生心理素质特点

1.心理素质与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直接控制着人体自然力的发展,调动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内在的深层次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由心理潜能、心理特点、心理品质三个因素构成的。

心理潜能:是心理素质发展和形成的前提。体现在智力(能力)方面的称为智能潜能,反映非智能方面的称为非智能潜能。由于智力、能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所以智能潜能又可以一分为二,即智力潜能和能力潜能。

心理特点:每个人生来都有多种多样的心理特点,它体现在心理因素上,如感知的直接性、具体性,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情感的波动性、感染性、两极性,意志的目的性、控制性,智力的针对性、广阔性、深入性、灵活性等。潜能与特点都是人与生俱来的,但前者是发展的可能性,后者则已是现实性。心理特点既然是先天的,因而比较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是后天的。它体现在形形的心理因素上,如观察的目的性、敏锐性、准确性,记忆的持久性、准确性、备用性,思维的敏锐性与灵活性、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情感的倾向性、多样性、固定性,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智力的统一性、顺序性、严密性、创造性等。心理品质是在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经形成并趋于稳定,就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心理特点。

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使心理潜能、心理特点、心理品质都得到开发和发展,智能和非智能因素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搞清心理素质及心理素质教育基本点,才能掌握勤工助学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的基本规律,从而在高校图书馆这块勤工助学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基地上因地制宜地开展符合勤工助学大学生特点的心理素质教育。

2.勤工助学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征

(1)进取的心理。自觉走向勤工助学之路,根据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只有一部分在学习上普遍表现出高自律性,较为勤奋、刻苦,一些贫困生甚至把“学习”看作生活的全部,把“学习成绩”看得高于一切。家庭条件的不如意,对自身现状的不满和忧患意识,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斗志,磨炼了他们坚韧的意志。贫困生中的一部分能够正视自己的贫困,认为贫困没有什么可怕,只要自己努力奋斗,贫困是可以克服的。他们自强不息,主动寻找勤工助学的机会,吃苦耐劳,靠自己的双手摆脱或减轻贫困,形成大学校园里帮困助学的一道亮色,它折射出中国大学生从靠国家、靠家庭上学,到靠自己上学的变革历程。虽然这一过程饱含泪水和汗水,但它不能不说是当代大学生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2)自卑心理。因为家庭条件的影响,来自农村、边远地区、下岗职工家庭的贫困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信息相对闭塞,兴趣爱好比较少,使得他们见识较少,同时面对经济困难的威胁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敢面对挑战,缺乏激情,出现离群、孤独、封闭、沉默寡言等自卑现象。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工作起来缩手缩脚,主动创新性不强,不能发挥自己巨大的潜能。

(3)焦虑心理。焦虑心理是个体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危险出现而自觉难以应付时,由紧张、忧虑、烦恼、恐惧不安等感受交织而形成的复杂情绪状态。跨入大学校门,生活环境的变迁、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经济负担的加重都对贫困生造成了心理上的种种压力。他们虽然有融入群体的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虽然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担心家庭欠债的多少,担心学习成绩不好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和家人。看到社会上存在的下岗现象,贫困生往往感到将来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多年来的刻苦努力和憧憬遭遇挫折,心理充满沮丧。由于对复杂的社会缺乏阅历,内心深处充满了焦虑,从而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极端行为。

(4)敏感心理。贫困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不足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常把别人与自己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因而常用回避与别人交往的方法,把自己禁锢起来,从而产生孤独的体验,容易形成闭锁的性格,小心翼翼地处事,多疑。

(5)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往往比较困难,而有些学生花钱似流水,更使入不敷出的贫困学生心理不平衡,产生苦闷心理,不少经济困难大学生认为同为大学生,无论学习、智力、能力还是自身条件,并不比来自较为富裕家庭的同学差,仅仅因为来自贫困家庭,便低人一等,因而常常感到不服气,心理不平衡。当他们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不平衡,甚至痛苦愤怒,而别人遇到不幸或处于困境时或幸灾乐祸,或用贬损别人来求得心理补偿。在极端情况下,有个别大学生会发生攻击性和破坏。

(6)逆反心理。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个体对一定的准则、规范或行为表现出来反感、厌恶,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贫困生的逆反心理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积极的社会心理。诸如对高谈阔论、夸夸其谈、避重就轻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的厌恶,对工作方式死板低效率、家长作风、行政命令、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的反感,对不实事求是的批评或表扬的不满,对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不重视的失望等;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诸如对理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的厌烦,对规章制度、借阅规则学习的反感,对教育者正确的批评不以为然,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政治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有消极抵触行为等。贫困大学生的消极还表现在生活方面。前者由于生活来源没保障,缺乏自信心; 后者由于考入高校之前在高中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进入高校后强者如林,加之他们知识面较窄,见识较少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学习动力不足,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出现消极厌世、忧郁孤僻、不思进取等心理问题,对前途悲观失望,遇事总往坏处想,表现极度消极和懒散。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素质给人际关系、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困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成才。

培养勤工助学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勤工助学为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保证,勤工助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是缓冲压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能培养他们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坚强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心理品质。勤工助学活动还是大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能促使学生把思维和行动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达到锻炼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目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促进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贫困生到图书馆勤工助学,边学习、边工作,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毕业做好其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与工作人员合作,他们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言传身教的具体帮助,有利于培养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与此同时读者拥有不同的学历,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习惯,提出的问题涉及面十分广泛,从一般文献借阅到专题文献咨询。经常与读者的广泛接触,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利于勤工助学学生提高社会适应力,培养公关和社交能力,极大地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通过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各种类型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广泛的接触并开展活动,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增强了适应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扩大了人际交往的圈子,参与勤工助学后可以使他们的人际交往从纵向转为横向,从封闭式转为开放式,范围不断扩展。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在和谐的环境中培养他们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作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其次,跟勤工助学的同学在一起,由于家庭背景比较相近,可以相互交流与沟通,增进交往的自信。勤工助学可以很大程度地培养贫困生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要求贫困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以别人为中心,并且要做到文明礼貌,保持良好的心态。

2.促进贫困大学生的求知欲望

勤工助学可以使贫困生有大量的时间直接接触老师,耳染目睹老师的言行举止,被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品德风范所吸引,特别是优秀教师兢兢业业、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给贫困生树立一个好楷模,激发他们学好各种知识本领的决心,不断增强求知欲望。对勤工助学馆员进行学习解困,在勤工助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专业成绩,图书馆可以提倡同学互帮互助,让学习方法好、成绩优秀的同学与贫困生结对子,进行互助活动,鼓励、帮助贫困生学好专业,提高成绩,培养贫困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据调查数据表明,多数贫困生参与勤工助学后学习成绩有较大地提高,其中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3.促进贫困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勤工助学使学生的生活空间扩大了,接触的事物和遇到的矛盾增多了,有如意的事情,也有失意的时候;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正是这种生活的体验和磨炼,使大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发挥勤工助学学生的特长。勤工助学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如能在统筹安排的前提下,将他们所学专业与图书馆提供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可以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学以致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知识面,达到用人与培养人才的统一,能较好地利用专业知识解答一般同学提出的咨询。对于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同学,我馆用其所长,帮助回溯书目的建库工作,效果显著。

(2)提高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勤工助学的学生大都承担具体的服务工作,如图书上架、库房整理、期刊阅览、报刊装订、打扫卫生等。经过初期的适应后,勤工助学学生逐步熟悉图书馆的馆藏布局、文献分类、计算机文献检索,以及在服务工作中经常遇到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解决不了就请教工作人员,日积月累,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利用工作的便利,勤工助学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工作人员和文献资料,享受优厚的学习条件,能够了解有关图书馆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方法。一位曾经参加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毕业后深有感触地讲,在图书馆工作的那一段时光使我受益匪浅。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经济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将使他们终生享用。

(3)培养勤工助学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勤工助学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气度,是学生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勤工助学工作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还要通过学习,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与挫折,树立起他们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结语

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在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培养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提炼的是优秀的心理品质,是心灵的“养育”,把馆员教师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同时把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大学图书馆精神内化为学生馆员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勤工助学活动加以深化,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对贫困生的积极心理的优势,变社会的爱心为成才的动力,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责任感,帮助贫困学生树立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有效统一的思想,培养他们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心理素质。

上一篇:“研究型”教师培养的依据及特征分析 下一篇:论贫困生的心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