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师培养的依据及特征分析

时间:2022-10-10 03:49:38

【前言】“研究型”教师培养的依据及特征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这包括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师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3.反思、批判、创造的能力。(1)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

“研究型”教师培养的依据及特征分析

提倡培养“研究型教师的依据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要主动参与,要成为研究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科研这条路。”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必须通过课程实施才能予以实现。教师之于课程实施,实质就是“在其现实性上,调和影响课程实施诸因素,平衡课程理想与实施情境的系列关系,创造教学新文化的过程”,“此过程甚至可以包括重构或再概念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发实施者的内在动机,使他们理解变革的目的或意图、实质、真正的和潜在的利益,并能在实施中获得良好的感觉,真正参与到实施的过程中,主动改变旧的教学文化,创造新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求教师成为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不断创生课堂新文化。

“研究型”教师的涵义及其特征分析

“研究型”教师是相对“经验型”教师而言的,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具有丰富的专门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并能高效率地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性及科研意识,对所教学科有创新能力的教师。“研究型”教师具有以下特征:

1.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包括现代教育价值观,即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

2.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这包括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师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3.反思、批判、创造的能力。(1)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作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要求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能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使教师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反思能指导教师的行动,使之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并按照预定的目的去计划行动。在反思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重新审视自己原来的教育观念,并且有助于自身内隐理论的外化。(2)自我批判能力。教师的自我批判能力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方法。具有自我批判能力的教师,善于严密而细致地权衡正反两面的理由和假设,并从各方面来检验这些假设,不论这些理由或假设是自己提出的还是别人指出的,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如果发现了不正确的,就能立即把它抛弃,不人云亦云,也不自以为是。对自我批判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杜威就曾做过深入探讨。他认为自我批判能力能让教师想到行动的不同方式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从而使教师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么,教师还可以怎么做,行动的结果可能是什么。(3)独特的创造人格。独特的创造人格是研究型教师的内在动力,是研究型教师进行创造性活动成功的关键,集中体现为强烈的创造动机、顽强的创造意志和健康的创造情感。它反映出研究型教师良好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要创新创造,就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创造意识,这种意识要求对旧的、过时的、落后的事物,敢于怀疑,敢于挑剔,敢于批判,敢于否定。

4.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做中学”,就需要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有效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行动研究的方法,因为行动研究的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法,它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这种方法注重研究的实践性、研究目的的行为指向性以及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是教师进行研究的最佳方法选择。

5.良好的研究心态。“心态左右着情绪,情绪影响着行为,行为决定着结果。”教师要有一种心态,“一种否定过去、舍弃昨天的改革心态,一种能者为师、不进则退的学习心态,一种源于课堂、研于行动的实干心态,一种跌倒爬起、愈挫愈勇的勇士心态,一种关注过程、实事求是的科学心态。”

上一篇:学习型社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下一篇:浅谈勤工助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