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职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22 05:07:13

浅探高职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

【摘 要】高职生英语学多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效率低,由此造成高职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更多地了解学生的需求,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高职生;英语;现状;方法和策略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着实让人担忧。大多高职学生在中学时期对英语缺乏兴趣,到了大学更是持放弃的态度。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强调“能力本位” ,目标是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这对学生产生了误导,为学生放弃英语提供了借口,认为英语与所学专业无关,只要学好专业知识,英语只要过关就行,这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对高职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提高学习兴趣,改善英语学习状况的方法和策略。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高低不同,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仍停留在中学时代的“应试英语”和“哑巴英语”阶段。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求职人员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就造成了目前高职英语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当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了解学生真实的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低的现状:

1.评估标准单一,学习动机不纯

英语过级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在这样的体制下,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了专业学习和英语过级上面,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却忽略了。短期看来学校的体制对学生的学习有激励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是缺乏生命力的,是经不起实践考验的。

2.思想上重视专业课,轻基础课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一致认为重点是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选修其他专业,尽可能多的取得资格证书,拓宽就业途径。而对于英语课,学生们普遍认为对今后找工作作用不大。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在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过于功利,且对英语这门公共基础课产生了错误理解,没有意识到学校开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3.英语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学习方法

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课堂上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学时代的英语教育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和提高英语水平完全是两回事,在学好基础的同时更应该花时间在和同学、老师、朋友的口语对话和交流上。学习目的的偏颇造成了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正确。

二、浅探高职英语教学方法

如果高职英语教学仍然以教师课堂讲解课文、词汇、语法知识为主的话,难以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侧重职场环境下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这一培养目标。针对以上情况,笔者采用以下几个教学方法:

1.完善英语学习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过程评价也叫形成性评价,应该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应该以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为目的,主要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终结性评价应主要考核学生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教学体系的完善,从根本上来讲,能够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可使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实践,始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想学生之所想,引入现实生活

高职英语课程每周只有两次课,每次课两节,每节课45分钟,对于英语这门需要多积累、多练习的课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就只能向课堂要效率。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指导和监督者,尽量让学生多说多练。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更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知晓学生中的流行话题和时尚,将现实生活中的喜闻乐见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4.好好利用校园网资源,扩大英语学习范围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进行学习和探索。校园网资源丰富,有原声电影,英文歌曲等,这些都很好地弥补了课堂时间不足的缺点。从而扩大了英语学习的范围,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也是锻炼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多元化。

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真正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贾方.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1)

[3]王初明.“补缺假说”与“哑巴英语”和“汉式英语”[J].《外语界》,2003,(5)

上一篇:落实阅读评价 提高阅读教学 下一篇:以教学比武为平台提高教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