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第9期

时间:2022-09-22 02:25:17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究。我体会到: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学习兴趣来维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教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

教师素质高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先决条件。一名优秀的、受学生爱戴的、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教师,更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运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鼓励他们。如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讽刺,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当然也不能不加理睬,而应耐心地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回答完毕并予以肯定。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二、多沟通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生的兴趣

积极与学生沟通,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因为受到老师的青睐和赞赏,那么他必定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执教的学科,所以教师应注意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多给他们表扬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敢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从而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在各门课程的授课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何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授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1.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在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容易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这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采用提问、齐朗诵、分组朗读等多种方式调节上课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授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固有的,采用多媒体手段,搜集、整理、制作一些与学习课程相匹配的课件,借助多媒体形、声、色的动态特点,模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行为现象,这些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可大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富有趣味性、挑战性,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抓住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因材施教,兼顾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提出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力求安排问题的均衡性,让他们力所能及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对他们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感受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胆怯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兴趣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求知升学深造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宝库村小学)

上一篇:记忆 第9期 下一篇:数学教学与培养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