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第9期

时间:2022-08-24 10:39:44

晚饭过后,时间还挺早的,离上晚自习还有好一段时间。洗净杯子,放入一勺蜂蜜,丢进几朵,泡上一杯虽不浓郁却足够芳香的茶,背着书包,走出宿舍。

沿着沐德湖畔的那条小路走着,步伐轻快却不急躁。夕阳映衬下波光粼粼的湖面带来一片金灿灿却并不刺眼的光亮。很喜欢湖面波光粼粼的样子,看着这样的湖面感觉很享受,很轻松,好像所有的纷扰都远逝,那随波摇曳着的星光给人带来希望,心中暖暖的。沿着迎面断断续续的三层台阶而上,老树夹道,有一种穿梭在原始森林的错觉。放眼望去,满是绿茵,左边,翠绿的竹林,零散的芭蕉,错落的桂花树;右边,一些不知名的老树环绕着职工宿舍,完美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登上最后一层台阶,顿时豁然开朗,抬头便可见无垠的蓝天和大片绿色的草地。操场是因地势而建,中间低四周高,置身于其中,抬头所及便是树木和蓝天,仿佛天地之间只剩蓝天、绿树、大地和一个我,这地方总会给人一种很安宁、静谧的感觉,随时可以听到清脆的鸟鸣,看到无垠的田野。它到处充满自然气息,实在是现代都市难得的一块本真之所。陶醉够了,起身离开操场,循着一旁种满梧桐树的宽广道路向图书馆走去,从书架上精心选一本喜欢的书籍到地下自习室静静地翻着,在图书馆固有的安静环境中阅读、思考……看得有些累了,起身来到窗边。窗外欧式的沐德苑,波光粼粼的湖面,随风而舞的柳条,偶尔徜徉其间的情侣;窗内几枝斜伸过来的竹子,埋头的学子,淡淡茶香交织墨香,构成一幅唯美的画卷。

出了图书馆,有两条岔路,一条通往山下小镇,一条路过“四教”和学校超市。通往山下的那条路,经过我们口中所谓的“大礼堂”——貌似和“一教”、电教楼一样,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发黄的外表和室内老旧的摆设都证明了它有年代啦。然后顺着那条弯弯曲曲,还挺有坡度的小路下山。这小路也是红山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尤其是春天,路边的迎春花开得金灿灿的,映衬着另一边葱郁的树木,树木间开满许多紫色的小花,其间还有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它看起来像月季的枝干,不开花只长叶子,颜色和枫叶一样,独有一种美感。山下各种小饭馆也是红山生活记忆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山下上来走到弯曲的小路时,可以从另外一条路上来,姑且称之为“天桥”好了(就是从“二食”通往校医务室的那个桥),它旁边有一段窄窄的台阶,台阶旁有棵白玉兰,走在台阶上,可以顺便欣赏一下枝蔓缠绕的天桥。从“二食”旁的小路走来,可以看到古老的“一教”,我们许许多多的早晚自习就在这“古堡”里度过。再往前走,是同样古老的“三教”,那每层窗户象征性破了几个洞,一用力便会向你证明着它的有历史。“三教”四周的景物很美,一小片草地上有着桃树、梨树、白玉兰等树木,精致的亭子坐落其间,夹杂着名人塑像,与电教楼后面的小片草地和其间的四五棵大松树遥相呼应。顺着“三教”旁边的层层台阶而下,终于有一幢较新的建筑了,我们上课的主要场所——“四教”,红白两色加之简约的设计使“四教”看起来大方明了,“四教”的感觉和操场差不多,中间低周围高,但教学场所使它多了一份人文气息,没有大气磅礴的气势,却多了一份儒雅。

红山,这样一个仿佛被遗忘的地方,虽是大学校园,却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逃脱了被现代商业所辐射的命运,我觉得这是幸运的。大学前两年可以在如此安宁静谧的环境中沉静下来,领略自然的同时好好地学一些知识,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留下值得的记忆。很喜欢红山这个地方,初来时还有些失望,感觉一点都不像大学,与想象中差了十万八千里啊!但渐渐地领略到它的美,感受到它的安宁静谧,在潜移默化中就喜欢上它,并且时间越久就越迷恋这地方了,总觉得它有无穷的美,四季变换,景色亦不同,其间的人也觉得很温馨,莘莘学子更是为这地方增添了无尽的欢闹。曾经戏称这地方为深山老林,这样说并没有贬损的意味,只是一种接纳,一种随遇而安的平静;现在想来又添了些许温暖,这个生活、学习两年的地方啊,承载着我们青春的记忆,或许不够美好,但却足够真实。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财经大学会计0954班)

上一篇:探究高考数列通项的求法 下一篇:兴趣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