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也需“独具慧眼”

时间:2022-09-22 02:04:08

写作也需“独具慧眼”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布置的“假日小练笔”,学生迟迟不做,直到开学前夕,才无可奈何地拿起笔,但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无话可写”的现象呢?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卡娅曾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如何将那些丰富多彩的生活转化为学生写作的材料,让他们在写作中“独具慧眼”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观察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是保证学生写作成功的关键。做到这一点,第一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写;第二要诱感,使学生想写;第三要不断创新,使学生爱写。

情感是驱动人行为的重要因素。古人云:情动而辞发。“情动”和“辞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任何一篇成功的文章都是有所认识、有所感受后信笔而成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爆发写作动力。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必须“动之以情”。或者借助命题,使学生触景生情;或者阅读范文,沟通感情;或者由教师写下水文,先吐真情,然后学生情动相随。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会引导他们观察自己的照片:要求学生从众多的照片中,挑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带到学校与好朋友一起欣赏并介绍当时的情形(包括有哪些人,穿了什么衣服,看到什么景色,说了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等)。借助这一张张照片,学生仿佛又回到“那一刻”。他们按照自己的心愿,如实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尽情抒发自己的快乐与苦恼。

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自然会产生继续观察的愿望,我再把握时机,引导学生留心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重新观察、重新描述,学生写出的作文各具特色。例如:在开学第一天,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写一写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所见、所闻、所想。第二天,在学生的习作中,有的观察到学校的变化;有的观察到新学期来了新老师、新同学,感觉特别新鲜;还有的观察到老同学身上的种种变化……他们不仅观察到事物的表象,而且深入到事物的内部,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观察

有一些学生意志力差,观察时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习惯于东看一眼,西瞅一下,看个大概。加上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空间的限制,如有些小动物,城市的学生很难接触到。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录像、课件等手段,适时点拨,让学生轻松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例如:学习描写小动物的特点,我从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小动物的图片:滚球的小猫、发怒的小狗、照镜子的小鸡等。课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妙趣横生的图片,相机传授一些观察方法。学生活学活用,兴致勃勃。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按照作文要求分类,收集相关资料,全面进行整理,最后提笔写作。如:写事的作文就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人的作文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衣着、性格特点等;写物的作文就要找到事物的显著特征,根据实际要求来挖掘不同的素材。这就要靠学生借助媒体、书籍等途径查阅资料,运用合适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

三、积累经验,让学生勤观察

很多教师感到棘手的是学生写作时无话可写。无话可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因生活面狭窄而缺乏写作的素材;二是指写作量少而缺乏语言积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写作时只能“咬笔杆”。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开展学科间互动、课内外统一、校内外结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在他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运用学到的方法观察事物,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开展了各种专题作文活动。如举办“水果拼盘”活动,让学生制作“风车” “龙舟”等各种造型的水果。再如让学生学习买菜: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双休日独自到菜场挑选蔬菜,讨价还价。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但它不等于作文,只有学生走向生活,确立时时处处有生活的观念,从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将目光投向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才会在日积月累之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由对生活的“视而不见”走向“独具慧眼”,从而让生活在自己的笔端流淌。

(责 编 流 水)

上一篇:细节成就和谐 下一篇:点石成金,运化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