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功能、意义与运用策略

时间:2022-09-22 01:50:17

游戏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功能、意义与运用策略

【关键词】 幼儿;游戏;数学教育;功能;意义;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0―0065―01

一、游戏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一)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它要求幼儿改进思维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加快思维的反应速度,进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可以促进幼儿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主要是指幼儿在实际活动中利用表象思维进行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教师在传授幼儿数学知识的同时,如果注重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许多内容都可以提高幼儿的这两种水平,并且能够促进幼儿学会更高一级的分析与综合。

(三)增强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注视、观察、摆弄、发现、探索,并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而游戏恰恰给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的环境。

二、在游戏中建构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是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要求。游戏是生活化的、假想的又依托于生活,模拟情景再现生活使数学教育生活化能得到很好体现,有助于幼儿学习有活力的数学;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能让幼儿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是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要求。借助游戏情节,可将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的生活摆脱过多的“包袱”,并让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若将数学知识融入各类游戏中,这样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还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某一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

(三)是幼儿数学教育人文化的要求。幼儿数学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人文关怀。因此,促进数学课堂的人文化,有利于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沟通情感,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符合幼儿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幼儿数学的学习不只是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它还包括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数学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这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要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而这些恰好能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三、如何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

(一)应坚持以下原则

1.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幼儿的一切学习过程均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得到。大班幼儿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要在游戏中建构数学教育,那么游戏情节的设计必须贴近幼儿生活,要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能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引起幼儿兴趣。

2.符合幼儿个体差异性原则。大班幼儿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由于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也不同。因此,在游戏中建构大班数学教育时必须符合幼儿个体差异性原则。

3.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游戏中,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多动手的机会,及时地为幼儿创造一定空间,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幼儿主动地提出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强调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敢于、乐于尝试,并帮助幼儿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引导幼儿作为探索过程的一份子参与其中,发挥教师、幼儿双方面的潜能。

(二)应坚持的方法与策略

1.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游戏来建构。在游戏式的数学教育活动中,适合建构的数学内容有很多,这些内容涉及到的游戏常常在数学教育中不单独出现,而是渗透于数学课堂之中。

2.创设环境。从生活中挖掘材料,要让幼儿作为一个真正的主体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从游戏中学到知识。

3.精心设置游戏中的玩具。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而玩游戏的工具,也可以看作是数学教育课堂操作教具。凭借着玩具,幼儿对所体验过程的事物直接进行联想,并引起一些相应的行动和活动。

因此,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就必须对玩具的设置加以重视。玩具应能多方面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创造力,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上一篇:不同复温时间对肝癌术后低体温患者早期康复的... 下一篇:大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