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高尚的作弊

时间:2022-08-31 08:21:51

一次高尚的作弊

1537年,即嘉靖十六年,湖北武昌举行乡试。乡试时,一个考生的成绩给几位主考带来了艰难的抉择,让他们费尽脑子。

这个考生的试卷交上去后,主考们一看,华彩满篇,见解新颖,让人读了拍案叫绝。

翻开考生履历,此人竟然只有十三岁。十三岁的孩子,文童如此通达,见解如此犀利,这是大明立国两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这是神童啊。

正主考顾U手拿考卷,捋着胡须赞叹不已:“小小年纪,见解不俗,是国之大器,不可多得啊。”副主考陈束见了,也连连称叹。朝廷派来监督招考的赵御史看完试卷也深有同感。

可是,接下来顾U的一句话,却让其他两人大惊失色。顾U考虑再三,告诉两人,这个考生绝对不能录取。其他两人张着嘴,互望一眼,心想,什么意思?这样的人不录取,准备录取谁啊?刚才不是你老顾第一个交口称赞的吗?于是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为什么?”顾磷道:“这孩子太年轻了,才十三岁,不能让他路途太顺了,要磨炼磨炼他。

赵御史担心,如果不录取,这个考生会不会泄气。顾磷摇着头道: “如果真那样,不录也不算什么损失。”

陈柬更是不同意,当时考试制度特严,如果出现故意打压考生的事,一旦被朝廷闻知,轻则罢官,重则砍头,这个风险担得也实在太大了。顾U听了陈束的担忧,安慰道:“你不说我不说,朝廷焉能知道?”

赵御史再次看看试卷,咬咬牙,点头应允,为国育才,担当风险,值得!

可是,陈束仍没被说服,担当风险只是他的一个借口罢了。他内心之所以犹豫,仍是觉得这个考生才华出众,在自己手中被放弃,实在舍不得。但是,理智告诉他,大才须得磨砺,太顺易折,不利于这个孩子的成长。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他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三位主考决定集体作一次弊,并一起保守这个秘密。

那个考生带着笔砚回去了:他落榜了。

三位主考默默地望着那个十三岁少年远去的背影,心里沉甸甸的,他们怕这个孩子禁不住打击,从此放弃;怕因为他们的一个决定,耽误了一个大才。

带着一种焦灼的心情,带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苦苦等待着,等待着三年一次的乡试。仿佛是一个约定,三年后,三人一齐要求再次主持湖北乡试。

他们风尘仆仆,感到武昌。

那个孩子车船劳顿,也来到了武昌。他已经十六岁了,已经长成大人了。

失败后的三年里,他显然没有放弃,没有颓废,只是如今的他少了当年的高傲和目空一切,多了一份自信与成熟。考试之后,那个孩子的试卷在三位主考的手中传看着。三人热泪盈眶,三年的煎熬,三年的期盼,他们没有失望,他们知道,他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面前的这份试卷,见解更加老成,这个十六岁少年的洞察力和分析力,的确非常人可及。他被录取了。

他没有辜负三位主考的期望,因为,他叫张居正;因为,他推行了一次极为成功的改革,被誉为有明三百年来的第一宰相。他的成功后面有三双手托起。品读韩愈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说张居正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那顾U等人就是慧眼识才的伯乐,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伯乐不但识才而且还懂得如何育才。试想,如果他们没有“作弊”,谁又能保证张居正不会步方仲永的后尘呢?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反思 下一篇:提速商业化进军企业市场移动IM市场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