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德育思想的心理学分析

时间:2022-09-22 01:50:09

颜之推德育思想的心理学分析

颜之推认为对于年幼的孩子进行孝悌教育,首先应建立父慈子孝的和谐家庭关系,让青少年从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了解和掌握入手进行道德教育,为实施青少年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在时间上,颜之推主张早教,“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训诲”,就该加意“教诲”,应当让儿童做的事就要引导儿童去做,不该让儿童做的事就不应当让儿童去做。如此教育下去,到9岁以后,自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从现代心理学理论来看,颜之推的思想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结合皮亚杰有关道德认识发展的几个阶段划分(前道德阶段、他律阶段和自律阶段),以及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的几个水平划分(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我们可以发现颜之推的观点符合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即“把个体的道德认知主要集中在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知之上”,这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也就是说,颜之推主张把孝悌教育作为德育之首,主张及早从社会道德规范入手来进行道德教育,具有朴素的心理学依据,这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将仁义教育作为道德认知的内容,引导青少年处理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理学意义颜之推受孟子等儒家大师的影响,认为对青少年进行仁义教育是道德认知的内容,应当使孩子从小树立牢固的仁义信念,掌握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以之来处理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将来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够按照仁义准则来立世行事。在他看来,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出现个人切身利益乃至生命与仁义发生冲突时,应该毫不犹豫地抛弃个人利益,甚至牺牲个人生命来践行仁义道德。只有如此,这个人才能称得上是具有仁义信念的人。所以,颜之推提出“: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从现代精神分析学派的学说来看,颜之推的德育思想也具有积极的心理学意义。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应划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作为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本我是“潜意识中最原始的与肉体最接近,最直接反映肉体所需要的力量,非理性的心理结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人格的基础;自我是中间层,按照“现实原则”行动;而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准则,按‘至善原则’活动”。弗洛伊德认为,人虽然都有享乐原则以满足本我的种种欲望,但现实原则却强迫人服从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超我的约束。一个有仁义信念的人,就会遵从超我力量,把遵守社会规范和实践仁义当作首要任务。颜之推对仁义教育的推崇,实质上是强调社会规范对个体的约束和对欲望的控制,引导青少年处理好个体利益与社会规范的关系,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依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道德行为养成上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父母注重言传身教相结合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颜之推提出,对孩子的教育应当“知而不行,与不知同”,高度评价了道德养成实践的重要性。在道德养成上,不仅要对子女进行要求,更要对家长进行要求。颜之推认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主张通过“风化”的方式来对青少年进行道德养成教育,而家长等长辈行为的榜样示范作用巨大,可以让青少年接受榜样的影响,从而形成家长、老师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行为。对于颜之推的这一思想,可以从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理论来进行分析。作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学习,而这种社会学习是通过模仿榜样或观察模式而获得。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因处于家庭核心地位而成为儿童学习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对于儿童来说,其道德教育不仅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进行,而且要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来进行,只不过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就是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老师,对青少年在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塑造方面意义重大。由此看来,所有父母都必须从严要求自己的言语,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好言传身教,真正成为青少年道德学习、模仿的楷模和榜样。

在社会交往上强调慎重交友,注重发挥朋辈关系的相互影响,符合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颜之推对青少年的社会交往非常重视,提出朋友对人品性的养成具有巨大的影响,“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强调了交友对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重要作用。在交友原则上,颜之推认为,要注重志趣与节义相投,始终如一。青少年选择社交圈,必须慎重,坚持“但优于我,便足贵之”的原则。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年龄相近、兴趣爱好相同的青少年所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接纳的朋辈团体,成为排在父母、老师之后对个体成长极具影响力的又一因素。朋辈群体之间常常会相互模仿、相互感染,既可能使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得以推广,也可能使不良的思想行为得以蔓延。所以,朋辈团体对青少年道德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颜之推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思想,体现了道德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的关注,德育传承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结合现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将《颜氏家训》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古为今用,合理汲取其精华,具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对于当今的青少年德育工作不无裨益。

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进行道德教育现代青少年受生理发育、环境变化、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诸如智力发展显著、自我意识增强、性意识的觉醒、情感较早发展等共同性特征。这种心理发展过程,既是一个跨度较大的时间过程,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充分考虑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诸多问题,可以按照青少年道德发展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以恋爱观为例,必须结合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特征进行教育。考虑到近年来青少年性发育日渐提前的现状,恋爱观教育应放在初中马新峰:颜之推德育思想的心理学浅析第3期阶段较为合适,学校应安排相关的德育课程,父母也应当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和恋爱观教育,运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将性科学知识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恋爱观,帮助青少年完成这一时期的道德发展。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青少年德育的重点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青少年的品德修养,表现为外在的道德行为。如何处理好人和社会的关系,也必须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点。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尝试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等进行关注和评价。而当外部的社会要求与内部的内心要求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和矛盾时,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这些冲突和矛盾,就成为德育工作中的重点。颜之推所倡导的“义利观”对于当今的青少年德育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其本质是对个人私利和社会大义的判断和取舍。只有培养青少年具有牢固的仁义信念,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和远大的社会理想,才能为国家繁荣富强和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因此,处理好人和社会的关系,是青少年德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青少年德育最好的方式之一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最早的价值和道德标准主要来自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青少年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对于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但父母在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父母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以及和谐的家庭环境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坚韧的道德意志,最终通过道德实践形成适当的道德行为。当今社会,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视为完成任务,忽视了自己在子女道德成长中的作用。在社会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多元的今天,父母言传身教作为青少年德育最好的方式之一,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取得较好的道德教育效果。

朋辈团体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进入青少年阶段后,父母在其心理上的地位和影响会逐步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和朋辈地位的提升。青少年开始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恋,转为重视老师和朋辈对其的看法和评价,并会以此来改变自己的言行。通过相似或共同的言行、爱好、衣着、活动等建立起来的朋辈信任关系超越父母和老师,朋辈关系日渐成为青少年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要重视并善于发挥朋辈团体的作用,促进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养成。父母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尽可能避开不良团体对子女的影响。老师要对班级所形成的朋辈团体予以关注和指导,避免其走到教育的对立面。青少年应当增强认知和鉴别、判断的能力,加入到积极的朋辈团体中,在良好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中成长。只有如此,才能帮助青少年度过这一阶段,处理好人际关系,实现自身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颜氏家训》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是总结古代家庭教育实践所得,重视孝悌教育、仁义教育,重视父母家庭和同辈群体在道德教育养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符合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对当今青少年德育工作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通过对颜氏德育思想的心理学探析,结合当今社会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借鉴和继承其中精髓,合理运用到目前的青少年德育工作实践中,影响深远。

作者:马新峰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上一篇: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论文 下一篇:论课堂提问的心理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