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宜居性

时间:2022-09-22 12:24:51

以人为本 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宜居性

摘 要: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按限定的标准价格或租金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住房。在国家大政策的引导之下,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我国中低收入群体改善住房条件、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把好事办好,使中低收入群体住上称心如意的高质量、高品质的住房,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宜居性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以人为本;保障性住房;宜居性

Abstract: The affordable housing is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for low-income families with the defined standard price or r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policy, the construction of affordable housing provide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low-income groups improving their housing conditions and solving the housing problem. Strengthening the livability construction of affordable housing is the urgent task for the low and middle-income groups living in high-quality housing.

Key words: people oriented; affordable housing; livability

中图分类号: TU113.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按限定的标准价格或租金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住房。根据2011年~2015年天津市住房建设规划,将住房总体分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其中保障性住房按照“户型不大功能全,配套齐全环境美”的建设理念,努力在提高保障性住房的性价比、宜居性上下功夫,做到了“工作、生活、交通”三便利,“医院、学校、菜场”三就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农民工公寓、人才公寓和老居住区(危旧房)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4+2”住房保障体系。“十一五”期间,天津市累计向41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其中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405万平方米、33.5万套,为7.5万户发放了租房补贴。政府投入各类住房保障资金229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量占住宅建设量30%。在国家大政策的引导之下,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我国中低收入群体改善住房条件、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把好事办好,使中低收入群体住上称心如意的高质量、高品质的住房,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宜居性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宜居性建设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保障性住房要注意规划优先。规划是住宅设计的第一步,规划不仅仅是关于空间和环境品质的物质形态,而且是以人及其存在环境的关系为中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环境、人文环境等)对居住区生活的方式、场所进行整合,从而使其更加适于人居住和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地形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同时科学编制住房保障规划,结合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实际情况,每年制订下一年或今后几年的住房保障规划,确保中低收入家庭第一时间改善住房条件。

二、建设保障性住房要注意区位优越。区位是指特定地块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其相邻地块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对保障性住房坐落地点和周围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的分析与选择,主要考虑项目所在地点的临街状况、建设用地的大小、利用现状、交通、城市规划、土地取得代价、拆迁安置难度、基础设施完备程度以及地质、水文、噪声、空气污染等因素。坚持以满足困难群众住得舒适为出发点。在选址上,坚持“让利于民”,选择既有城市拓展空间,又能带动区域发展,交通便利、配套相对成熟的地段,方便住户生活、工作。

三、建设保障性住房要注意环境优美。保障性住房小区重视在“绿化、水景”上布置,充分利用小区原有的地貌和自然环境,将水乡建筑格调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营造水乡新生活。小区步行系统与绿化系统相结合,串联各组团的绿化空间,更具有对自然环境的亲和性。在空间布局和立面设计可以体现江南水乡的特征,简约而富有时代气息。

四、建设保障性住房要注意品质优良。保障性住房做到“低价不低质”,不因保障性用房而放低标准,降低要求,而是提高建设标准。小区设计按照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标准。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瞄准“一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执行建设规范和规划要求,通过招投标择优挑选素质高、技术强、作风过硬、信誉良好的施工和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积极使用最新的科技创新技术和节能环保材料,既在建造成本上精打细算,又在营造环境上精雕细刻,更在质量监管上全程跟踪,凸显保障性住房“优质、节能、低价、安全”的特点

五、建设保障性住房要注意价格优惠。高度重视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明确要求经济适用房在定价上既要考虑建设成本,更要考虑申请家庭的经济条件,始终把实现对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作为政策底线,努力让极大多数经济适用房申请家庭买得起,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通过政策优惠和严格控制造价的方式,千方百计降低工程成本,制订工程变更管理制度、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充分体现价格上的优势,确保让中低收入阶层买得到房、买得起房。

六、建设保障性住房要注意环境配套完备。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坚持从住户需求与小区的功能性出发,在小区建设中可以引入新城市主义概念并将商业街溶入居住之中,户型面积作适当控制,在环境配套功能上适度超前,并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小区可以配建幼儿园、会馆、商铺、居委会、超市、老年活动中心、游泳池、羽毛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亲水广场、健身苑点、人防地下室等。附近要有学校、医疗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沿河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住户生活更加便利,环境更加优质。

七、建设保障性住房要注意功能优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保证水、电、气、电视、电讯等设施齐全的同时,根据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以小户型为主的特点,注重小户型使用面积最大化与功能空间合理化的设计,做到通风采光良好,空间尺度恰当,增加空间的利用率和扩大空间视觉感知,厨房、卫生间采用管束和设备管道墙,达到灵活性与可改性的要求,设置足够的阳光居室,增大窗户面积,有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状况。可以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如屋面铺设保温层,部分楼层外贴外墙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混凝土多孔砖,绿色照明等。这样既降低了能耗,又减轻了住户的日常使用成本。对廉租住房进行简要的内装修,开通管道燃气和数字电视,确保廉租房户“拎包入住”,极大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宜居性”。

上一篇:基于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