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时间:2022-09-22 12:13:26

隔代教育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摘 要:近几年,隔代教育已成为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普遍方式,这种由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的状况对幼儿的身心各方面,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方面有极大的影响,比如,社会适应性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因此,幼儿家庭、社区、学校等需要共同努力、协同合作,使接受隔代教育的幼儿身心各方面获得良好发展。

关键词:隔代教育;幼儿社会性;家庭教育

假期见到了一个远房表哥的女儿静静(化名),今年三岁了,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静静的性格跟她的名字一样,乖巧、安静,她很少开口讲话,即使说也只是一两个字的说。想要什么东西就直接拉着奶奶过去让奶奶帮她取,她自己不开口也不动手。而且静静胆子也特别小,别人讲话声音稍微大一点或者有什么突然的声音都会吓到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她也不敢主动加入,只是在旁边看着。她的表现引起了我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爷爷奶奶虽然很疼爱静静,但对静静的照顾也仅限于吃饱穿暖,很少与她交流,加上爷爷奶奶本来的性格也比较内向,不爱热闹,慢慢地,缺少父母亲情的静静开始变得敏感脆弱、自卑胆怯,不敢与人交往。正是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缺乏安全感,因而教师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很难适应并过度敏感,同时,又缺少正确适宜的教育引导,使得静静错失了许多成长的良好契机。

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静静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年轻夫妻忙于自己的事业,把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照料,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也是由种种原因造成的必然。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得许多年轻夫妇为事业奔走忙碌,无暇照顾孩子;或者年轻父母没有经验,图省事或希望保留二人世界;离婚、丧偶、再婚或夫妻两地分居,无法很好地照顾子女;老一辈出于疼爱子女,主动抚养孙辈……上述种种使得隔代教育成为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普遍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各方面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方面有极大的影响。

隔代教育中,由于祖辈年龄较大,学历明显低于核心家庭中父母亲的学历,观念陈旧,一般缺乏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能很好地利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而且,他们的一些旧观念无意中会传播给孩子,以至于阻碍了幼儿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学习。隔代家庭祖辈家长对幼儿年龄、生理特点不够了解,可能会忽视孩子的天性,错失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也会为了安全而限制孩子的活动,对于孩子探索性及创造性的行为不能有效地引导,甚至加以干涉和阻止。另外,老人对待孩子溺爱成分多,生活上包揽孩子的一切,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孩子常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老人当作“小花蕾”在“温室”里精心培育的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较差,独立性不强,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等不良的性格。最后,孩子从小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不能经常带孩子出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与外界新生事物和信息接触较少,与社会接触也少,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差。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问题,隔代教育也有其一定的优势。如,祖父母具有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祖父母更有耐心去陪伴孙辈;有助于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等。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要改变目前隔代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年轻父母和祖辈们要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克服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发扬其优势。比如,努力提高祖父母的家庭教育知识水平,更新教育观念。选择隔代教育的家庭,孩子的祖父母和父母之间要互相理解、经常沟通,年轻的父母要向长辈传达现代育儿的观念和知识,而祖父母也要善于吸收新知识,双方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另外,家庭、街道和社区等都应该关心这一问题,有条件的街道和社区可以把隔代教育的老人和孩子组织起来开展活动,让大家在一起互动交流、互相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能让老人间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总之,要让隔代教育的家庭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受教育氛围,使他们身心各方面获得良好发展,与普通家庭的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6).

[2]康涛霞.浅析隔代教育在幼儿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07(2).

[3]吴旭辉.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一篇:让课堂如茶香般回味无穷 下一篇:养成教育注重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