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时间:2022-09-22 10:54:57

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摘 要】公路的建设往往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对公路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分析,进而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本文结合具体公路建设项目,对项目在设计期、施工期及营运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制定出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使得公路建设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设计期;施工期;营运期;保护措施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公路工程的建设,对地区的经济将生产显著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社会环境等的负面影响突显。因此,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高度重视。这就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深入的评价研究和分析,找寻可行方案,并采取有力保护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

1 项目概况

某公路干线,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客流量也将大幅度增加,迫切需要将其升级改造成一级标准公路,以适应现有交通量发展的需求,有效补充高速公路运输网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通过路网改造,可以相对较少地占地,大幅提升路网的通行能力,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充分发挥存量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干线公路和城乡公路网。本项目改造完成后,将形成我市与相邻市区联系的便捷通道,加快快速通道建设。

2 环境影响分析

2.1 设计期

本项目线路均沿原路线位进行升级改造,在利用现有绿化平台和填筑边沟基础上进行双侧拓宽改造,无新占地,路线走向已最大程度地避让了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2.2 施工期

2.2.1 生态环境

公路建设项目属于线性工程,将永久占用大量耕地资源,尤其是基本农田。本项目利用现有绿化平台和填筑边沟进行双侧拓宽改造,不需新增征地;由于路基填筑,需要外借大量土石方,将加剧对取土困难的平原区耕地资源的占用;施工场地、临时料场等临时用地也将占用部分耕地,破坏现有农作物等植被;扰动区域范围内的植被易遭到破坏,导致地表,土壤变得疏松,在雨水冲刷作用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工程施工占地,施工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使土壤理化结构发生改变,导致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的一定时期内无法复耕,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变化。

2.2.2 声环境

在施工中主线用地范围内分布的压路机、推土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平地机等筑路机械,桥梁区域的打桩机、装载机等,搅拌站的搅拌机,取土场的挖掘机等产生的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会对现有道路两侧居民生活产生影响;施工过程中伴有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所带来的辐射噪声,建材运输道路会不可避免地选择一些敏感点附近的现有道路,运输车辆发出的辐射噪声也将对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产生一定影响。

2.2.3 水环境

桥梁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水污染;施工营地尤其是跨河流桥段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将对周围水域产生一定的污染;施工场地的砂石材料冲洗废水,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对水体的污染,以及路基、排水设施对原有地表径流破坏产生的水体污染等。

2.2.4 大气环境

施工过程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其中,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以及物料的搅拌过程;沥青烟气主要来源于路面施工阶段的沥青熔融、搅拌、摊铺过程,产生以THC、TSP和BaP为主的污染物。

2.3 营运期

2.3.1 声环境

主要指车辆行驶时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非稳态源噪声;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以及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行驶中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等。

2.3.2 环境空气

拟改建项目沿线不设服务区等大型辅助设施,营运期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是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筒的排放,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对公路两侧环境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2.3.3 水环境

水环境污染主要为服务区等辅助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路基、路面、桥面冲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本项目不设服务区等辅助设施,营运期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3 环保措施

3.1 设计期

改扩建项目设计路线走向应避让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质公园等特殊敏感保护目标,消除了法律障碍的环境制约;最大程度地避开人口密集区如城镇、村庄、学校、医院等敏感点,减少工程拆迁量;详细调查沿线的土地状况,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加强对文物的调查,合理避让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风景区,尽量减小公路建设对文物古迹和自然景区的影响及干扰;合理避让沿线水体,不占用集中饮用水源,切实保护水质免受污染;靠近辅助设施路段的施工场地和营地等临时占地尽量选择在服务区等永久占地范围内,以有效保护沿线的耕地;由于本项目处于平原区,取土方案应结合替代土源、浅层地下水埋深状况、取土方式及恢复方向灯进行综合设计,防止破坏耕地资源、产生大面积水土流失及土壤潜育化等现象,并充分考虑对沿线防洪、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影响,注意保持原有排灌系统,改善现有水利状况的同时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等。

3.2 施工期

3.2.1 生态保护

开工前,在工地及周边设立爱护野生动物和自然植被的宣传牌,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制定奖惩措施,严格控制施工占地范围,严禁砍伐征地范围以外的树木;注意保护桥梁下的自然植被,施工后补种一定数量的当地乔灌木,并减少人为活动的痕迹,使杂草、灌木尽早恢复其自然景观;取土路段应严格控制取土深度,取土前将表层耕作层土壤堆至一旁,取土后再以表层土壤覆盖,及时设置排水沟、截水沟,取土时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及时恢复并进行景观再造。

3.2.2 大气保护

预制场、堆场应尽量远离环境空气敏感点下风向200m以上,并采取全封闭作业;运输筑路材料表面应进行覆盖;各标段应配置洒水车,定期洒水;搅拌站应设置在敏感点的下风向,距离敏感点200m以外,并采用集中搅拌方式。

3.2.3 声环境保护

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导致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施工场地应选择在距离敏感点300m以外的区域;施工物料运输时间安排在白天,并选择周边敏感场所少的运输路线;此外,途经村镇、学校等区域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同时加强管理,杜绝超载、超速。

3.2.4 水环境保护

桥梁施工尽量选择枯水期;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废泥浆进行沉淀处理,废水沉淀后用于绿化;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泄漏;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等严禁堆放于民用水井及河流水体附近,并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必要时设围栏,并设防雨棚;尽量租用当地民房,无法避免新建的施工营地应设置化粪池;搅拌站的洗涤污水,设置三级防渗沉淀池、沉砂池,污水集中排至池中,经沉淀后用于搅拌站场区和施工便道降尘及沿线绿化,沉淀后的固体成分定期清理。

3.2.5 文物保护

施工前对线位走廊带内可能涉及到的文物点进行勘探和考古发掘;施工中发现未知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向当地文物部门报告,进行抢救性挖掘后再重新开工。

3.3 营运期

3.3.1 生态环境保护

对用地范围进行绿化,包括中央分隔带、路基及平交路口绿化;搞好边坡防护,种植草皮或采取其他生物措施,稳定边坡;调整作物布局,道路两侧30m范围内不宜种植蔬菜瓜果等作物,并调整公路两侧近距离范围内的农业结构。

3.3.2 噪声污染防治

沿线敏感保护目标如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周围,可设置声屏障;距离较近的村庄可采用种植隔声林带、加高院墙与安装隔声窗相结合等方式。同时,加强车辆管理,对噪声监测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车辆不得上路;敏感保护路段夜间禁止鸣喇叭;并加强道路养护,保持路面平整。

3.3.3 其他环保措施

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并提出防护距离的控制要求,如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不再新设居民点、学校、医院等敏感点;如有服务区、收费站应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后集中考虑进暂存池,用于沿线绿化浇灌;辅助设施采用清洁能源,锅炉设除尘设施,使锅炉排放的烟尘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并妥善处理。

3.3.4 风险事故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通报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禁止车辆超载,运载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车辆须持有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审验签发的准运证明;遇雨、雪、路面结冰、大雾、风沙等情况应限速行驶;加强对公路行驶车辆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加强巡视。

4 结论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项目在设计期、施工期及营运期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保护时段,采取相应有效的环保措施,确保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社会环境、自然景观等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曾昆,曾晟.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的评价[J].交通标准化,2012(01).

[2]罗彦斌.连松岭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1(08).

上一篇:圆曲线超高值编制在屏楼公路设计上的应用 下一篇:铁路安全管理应由结果评价向过程控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