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救治体会

时间:2022-09-22 10:44:45

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救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7-0347-01

2008年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小儿3例,经治疗后疗效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患儿,男,第1胎第1产,39w剖宫产,羊水Ⅰ度粪染,脐带绕颈1周。因窒息复苏后20min入院,入院诊断:①新生儿窒息(轻度);②新生儿肺炎;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予吸痰、给氧、抗炎等处理后病情好转。第2天早晨听诊时发现心率增快至270~300次/min,予心电监护见心率300次/min,R-R间隔匀齐,未见P波,考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予三磷酸腺苷(ATP)1mg快速静推,约10s后心率降为140~150次/min,次日心率130~140次/min,未再增快,7d后痊愈出院。每月1次儿保及半年后随访均未见心脏异常,生长发育正常。

例2:患儿,女,27d,因呛奶后发绀30min入院,查心率310次/min,呼吸66次/min,烦躁哭闹,口周发绀,双肺少许粗湿音,心音有力,心律齐,肝肋下1cm。心电监护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予给氧、吸痰、镇静后仍时而哭吵,心率280~310次/min。予冰袋冷敷面部2次,每次10s,间隔5min,治疗无效。30min后予棉签刺激咽部2次,心率仍快。于入院1h后予ATP 1mg稀释成1ml快速静推,约20s后心率降至112次/min,很快升至140~150次/min,2h后降至120~130次/min。继续抗炎、补液、能量合剂治疗,4d后治愈出院。3个月后随访生长发育良好。

例3:患儿,男,23d,因咳嗽4d入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次日患儿哭闹烦躁,心率增至220~260次/min,呼吸6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较多中细湿音,肝脏未增大,立即予心电监护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予ATP 1mg快速静推,约30s后心率降至136次/min,之后未再增快。继续抗炎、补液、化痰止咳、能量合剂治疗,2d后肺炎好转出院。6个月后随访,生长发育正常。

2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折返型快速心律失常,是新生儿和婴儿的临床急症之一。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儿,也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三尖瓣下移、风湿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等。新生儿生后左心室压力升高,左侧房室结、房室束受压变性,影响传导系统自律性和传导速度,同时,新生儿早期房室结与房室束通过马氏纤维与房间隔顶部相连,形成旁路传导,易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感染、情绪激动、突然改变等可为诱因。本组患儿1例与窒息缺氧有关,1例与呛奶有关,1例与肺部感染有关,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本病特点为心动过速突发突止,呈阵发性发作,一次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日之久,但一般只持续数小时,很少超过2~3d。如发作超过24h可出现心力衰竭。婴儿发作时心率可达250~325次/min,频率恒定,常有拒食、呕吐、不安、气促、出汗、苍白、发绀、四肢凉等;也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电图表现为R-R间隔绝对匀齐,P波形态正常,P波常与T波重叠,约半数患儿可见逆行波。治疗包括刺激迷走神经使发作终止及药物复律。本组1例刺激迷走神经治疗无效,3例均用ATP快速静推很快复律。快速静脉注射ATP有强烈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并可减慢房室传导,抑制窦房结、心房及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静脉注射每次0.2~0.4mg/kg,于2s内快速注射,起效快,平均复律时间在20s内。首剂无效,3~5min后可加倍重复1~2次。有效率85%~90%。副作用有面色潮红、呼吸气促、恶心呕吐、头痛、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早搏,但持续数秒即可自行消失。有传导阻滞及房室结功能不全者慎用。本组患儿首剂均成功,起效快,用后未见明显副作用,表明ATP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适用于基层医院。

[收稿 2009-01-20]

上一篇: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实验室管理体会 下一篇:充分认识抗生素对优生优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