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与健康课中的激励教学

时间:2022-09-22 10:42:25

浅谈体育与健康课中的激励教学

摘 要:本文对体育教学中激励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刻地分析研究,目的是要全面系统地揭示激励教学的客观规律,较好地把握激励教学的应用方法,提高体育教师运用激励教学的能力,促进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励教学 体育与健康 体育教师 学生 自主学习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如果能了解人的需要结构并充分地满足人的需要,就能激励人的活动积极性、提高活动率。” 德国著名教育专家第斯多索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所谓激励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刺激学生心理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练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一、隐性激励教学法

1.威信激励。威信激励,即教师利用教育威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与之朝夕相处的教师发挥着巨大的师表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示范、注意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树立良好的诚信,这样,师生就会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威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艺术激励。教学艺术是指每个教师固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教学行为,它是随着教育和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再枯燥的课也可以让学生听得入神,这就是他的个人教学艺术起了作用。例如,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导入新课是一堂体育课的主要环节。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标,可选用直接导入、实验导入、体育游戏导入等具体形式。

3.情境激励。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专项技术的学习或练习是十分枯燥的,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就要求体育教师善于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将知识技能融于愉快的气氛中,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

二、显性激励教学法

1.目标激励。如在跳高练习中,教师可以以相应的高度作为标志(优秀、良好、合格),用以激励和引导学生,使学生练习起来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学习、娱乐、竞争的良好氛围。正是有了这种达成目标的欲望和成功感,转化成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使学生自觉的动用目标规划自我,激励自我,不断克服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碰到的种种困难,直到目标理想的实现。

2.语言激励。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风趣、幽默的语言或有个性的口令,具有强烈的召唤力和感染力。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有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调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如在教师整队时把“口令”叫得风趣、幽默,这样既可以带给学生愉快的心情,更让学生尽早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榜样激励。人的思想行为规律表明,在社会群体中,群体言行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于某一个人而言,获得了一次成功,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刺激,就会激发其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力量。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榜样的作用是更加明显的。在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师正确、标准的示范动作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榜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无形的说服力和示范力。如撑杆跳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同学不敢尝试第一次跳跃,这时教师可以从某一位同学出发,给予鼓励,并细心讲解和示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就更加有自信心去跳跃,也强烈的想去完成示范动作,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期望。

4.危机激励。危机激励可以使学生产生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意志,使学生把压力变为动力,把消极变为积极,并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困难面前更加坚定,直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发生了打架事件,教师可以毫不客气的对参与争吵的同学进行惩罚,如取消比赛资格等,通过惩罚让学生认识到他这种过激的行为,虽然是出于队伍的荣誉感,但丝毫无助于团队,只能给团队带来更大的损失,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这一位队员的惩罚告戒所有队员,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道德意识。

综上所述,激励教学的方法很多,但运用激励教学时要符合客观实际。正确运用激励教学,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各种体育知识技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其智力,激发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铮 姚本先 心理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张文英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激励艺术[J].教学研究,2000,(5),54-56。

上一篇:东西方文化融合对英日双语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 下一篇:浅谈高校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