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融合对英日双语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2-08-28 08:36:11

东西方文化融合对英日双语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摘 要:自人类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影响,也使得就业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用人方不再仅仅满足于人才的“专精尖”,在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尤其是东方语系和西方语系同时学习的)学习者,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本文将以英日专业为例,从价值核心、信仰追求、思维模式、工作模式及表达方式这五个方面,探讨东西方文化融合对双语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化融合;英日双语;综合素质;积极作用

一、引言

现存的关于东西方文化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东西方文化泾渭分明,背道而驰;另一种则认为东西方文化在本源上讲有很多共性部分。笔者认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现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将目光放在如何有效利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切实提高双外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这一问题上来。从这一点来看,双语(尤其是东方语系和西方语系同时学习的)学习者,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首先,双外语的竞争力比单一语种更强,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双语(尤其是东方语系和西方语系同时学习的)学习者因为能够接触到完全不同,甚至是相悖的文化,在综合素质的养成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东西方文化融合对英日双语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英日双语学习者能够接触到东西方两种文化,应该充分利用双文化这一优势,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与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接受和吸收。笔者认为东西方双文化比较融合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1.价值核心

英美国家重视成果,成果是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而日本则将成果只是作为评价标准之一,日本的价值观中,个人的成长过程同样重要,即使结果不圆满,但是过程中的成长也同样能够体现个人的价值。只重视成果,容易出现实用主义倾向;只注重过程,则可能目标方向性不强。价值核心方面的东西方文化融合,能够在提供明确前进方向的同时又不拘泥、不强求结果,能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来不断提升自我。

2.信仰追求

英美国家追求自由、平等,能够在各个领域形成一个比较自由宽松的环境,但是缺点是可能会缺乏制约和秩序。而日本社会等级秩序的观念和社会模式,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在信仰追求方面的融合可以让大家在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各司其职,权责分明,同时充分尊重他人的不同想法和行为,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和平台。

3.思维模式

英美国家注重个性培养,鼓励锐意创新,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自身实践来积累经验的;而日本则非常注重前人的经验积累与传承。过度单纯求异求新,想法难免天马行空,难于落到实处;但是过度在意前人经验,则可能裹足不前,缺乏激情。因此思维模式的东西方融合,可以在尽可能地吸收利用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锐意创新,既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能不断实现完善和提升。

4.工作模式

英美国家工作中倾向于个人奋斗,个人的工作成果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而日本则更注重团队协作,弱化个人的功能,强调集体的成就。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人才的全球化趋势也在不断增强。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缺一不可,既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又要有集体协作的精神。因此,工作模式上英美国家的积极进取与日本的团队精神互为补充,其融合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

5.表达方式

英美国家语言表达以达成目的为主,准确直接,高效清晰;日本人则更注重自己表达的礼节性和氛围性,推崇暧昧委婉,礼貌和煦。所以西方国家的人在学习日语或于日本人沟通的时候常常一头雾水,把握不到谈话的重点。而与此相对,日本人常常觉得英美人很多时候太过直接,不顾及对方的心理和感情。正是因为这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迥然不同,才导致了沟通交流不畅,甚至产生误会。那么,如果能够尝试融合东西方表达方式,基于东方文化,更多地关注到对方的心理和感情诉求,进而采取更恰当的表达方式,同时融入西方表达方式的简洁明了、注重实效,那么,我们将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目的明确地进行有效沟通。这对于跨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双语专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在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双语中的“英法”“英德”“英西”等专业,因为处于较为相似的文化圈中,文化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养成方面因为其“一元化”性质明显。而“英日”专业有其特殊性,语言体系文化体系可以说背道而驰,但是同时这种“多元性”文化的差异和融合也有着有益的影响。

因此,在英日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大文化的导入力度,不仅要通过文化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更要让学生辩证地吸收两种文化的精华部分,以英美国家的自由平等、求实求新、拼搏奋斗作为动力,以日本的谦虚有礼、稳中求胜、集体协作为保障,为双语型、应用型、全球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实践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杜云辉.东西方思维差异与跨文化交流[J].中国科技翻译,2000,(04)

[4]徐萍飞.关于委婉表现[A].胡振平.当代日本语学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论影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因素 下一篇:浅谈体育与健康课中的激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