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加大课内阅读量

时间:2022-09-22 07:03:05

怎样在小学加大课内阅读量

如何加大阅读量,是很多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我们学校现在以预习、精读、拓展阅读、读写结合等不同课型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内精读教材,同时拓展“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及其他阅读材料。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在小学如何加大课内阅读量。

“江山如此多娇”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在精读课上,我选择了教材中的《桂林山水》作为例子,又选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三访雁荡山》进行比较学习,同时给学生推荐了一篇《敦煌莫高窟》,让大家自由阅读。

《桂林山水》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桂林的秀丽风光,层次清晰,充满诗情画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孩子的综合能力,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继续练习速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反复诵读,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崔峦老师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让他们在陶冶性情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我很赞同这个说法。我先是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虚拟“旅游”,播放改编的《江南谣》歌曲,请一位同学当小主持人念旁白。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观看幻灯片,欣赏与山水相关的诗词。之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很容易就感受到作者饱蘸激情的笔墨,有的学生甚至根据诗词内容画了几张山水简笔画。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学习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由写作方法入手,我再延伸丛书中的《三访雁荡山》以及推荐文章《敦煌莫高窟》。教科书是例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运用,其他相关课外书就是拓展,即林州市教研员张贵栓老师所说的“一线串三珠”。本节课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当作“线”,把三篇文章有机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水平。这样,课内加大阅读量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分析课文的环节,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如“桂林的山是什么特点?水是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水与别处有什么不同?通过课文你还发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将文章的重点内容化难为易,也能让所有学生都有话说,乐于参与其中。有了设疑,学生自己会多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与同桌、组员之间自由交流。这些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也是“少教多学”的体现。如学习最后一段,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这样的山拥抱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一总结句形象地描绘出桂林山水的秀美,也抒发了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热爱。孩子们用音乐、图画等各种形式来体验这种风光,并讨论起自己游玩过的地方,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整节课中,我以语言美为教学重点,注重讲授景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并拓展了课外内容,举一反三,又反三归一,教得简单、轻松,孩子们学得高效、愉快,保证了课内的阅读量。

读,让我的语文课堂活跃、丰富了起来,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想象力得到释放。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内大量阅读得以实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功不可没。

上一篇:大力推动当代杂技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下一篇: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生责任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