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

时间:2022-09-22 02:07:54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

【摘要】 低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已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其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师素养;有效性课堂教学;原因;特征;策略;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57-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市高中基础年级几乎全部采用了北师大版的新教材。然而,虽然新的教材内容丰富、新颖,但是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仍然不高。“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无闻”,导致英语课堂效率下降。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面对英语课上“教师辛苦,学生痛苦”的现状,如何使学生乐学?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1 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

1.1 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内涵。

有效性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英语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1.2 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特征。

高中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励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是高中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第二,发展性。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发展心智的重要途径,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应使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多元性。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和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传统的英语教学为了能让学生考取高分,英语教师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愿意也不敢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其实,世界上并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方式,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教师应大胆尝试新的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也就是说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2 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2.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的错误定位。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一般是学生对教师绝对服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几乎完全控制了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没能正确的把握自身在小组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因此,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没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也不会充分重视学生间、师生间的彼此合作,最终会导致难以激发学生探究更多知识的欲望的后果。

2.2 不合理的操作分组学习活动。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传统的小组学习形式,即按照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但这样的分组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为在人员搭配上,教师呈随意性,而学生组员呈固定性,缺乏灵活性,所以不利于让不同个性、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进行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2.3 课堂活动设计形式化。

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对语言实践活动作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然而有些教师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到位,因而会造成如下几种情况:(1)片面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撇开教学目标,把一课时任务用了二课时完成,使教学失去了真实性和魅力。(2)活动设计过多,冲淡了教学内容和目的,师生台上台下满堂转,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太累。(3)课堂活动表演化,质疑问题显得苍白,不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3 高中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

低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已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相应策略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因素,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教学素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素养表现在多个方面,除了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之外,还应该善于学习并能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通过不断研究与探索,多渠道、全方位地获取最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寻求具有自我特色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显其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与英语课程的情感联系,即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种“点燃”其实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从“有兴趣”到“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再到“保持学习的愿望和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才能完成从低级的需要到高级的向往,才能把学生带进美丽的英语殿堂,从而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3.3 整合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1)潜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新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它的特性,功能需要教师在教与学中体会,去探索,一切得从“新”开始,也得从“心”开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一节理想的课,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地选择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具体、更确切。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把学生的需求转化为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进行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预设。

(2)优化课堂结构,做到量和质的统一:

把复习和新授的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合理调整各个教学环节,训练应穿插于各环节之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训练应尽量避免集中练习,要把训练穿插于新授过程之中,每教一个新知识就应当及时安排训练,学到哪里就练到哪里,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当堂训练的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灵活应用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重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听、说、读、写不同的角度展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

3.4 修炼教学艺术,彰显人格魅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满激情和情趣,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在学生中树立好的形象。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都趋向于成熟,但还不成熟、不完善,向师性、亲师性还比较明显。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他们往往是爱屋及乌,先喜欢一个老师,然后再喜欢该教师所任教的学科,进而努力学习的。正如古语所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综上所述,“有效课堂”不光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互动。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听、说、读、写英语的机会,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课堂--令人神往的舞台 下一篇:课程领导的内涵、层次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