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本位提升鉴赏阅读有效性

时间:2022-09-22 12:35:55

以儿童为本位提升鉴赏阅读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指出:让学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鉴赏性阅读是指借助儿童的生活阅历与鉴赏能力,用感受体悟作品,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智的启发、情的浸润,从而达到自身能力与心智的双重感染。

一、剖析形式:在语文元素中实践鉴赏性阅读

1. 紧扣言语形式,提升鉴赏洞察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遣词造句的典范之作,其间铺陈着众多可供学生挖掘品味的佳词警句。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这些经典资源,引导学生浸润在语言文字的磁场中,让学生因语言而生、为语言为思,关注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和能力,提升自我对语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另外,富有内涵的语言文字中都富有特殊的含义,教师要让学生在鉴赏性阅读中不能仅仅读懂文字表层的外显之意,还要引导他们潜入语言文字的内蕴中,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者的言外之意,用自己的思考体悟作者的弦外之音,感受作者言之未尽的内在话语,形成个性化的语言图式。

例如《三顾茅庐》中有一段描写隆中景色的语段,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山岗、松树、竹林。此段既有用词精妙的特色,营造出环境的秀美宜人,同时也借助景物的特点暗喻着诸葛亮个人的精神气质。教学这一段时,作者分为两个板块: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涵咏的形式品味语言文字高超的运用技巧,接着让学生将景物特点与人物形象特征进行了比照,体悟作者在此处描写环境景色的别样匠心,从而在玩味语词的过程中感受了作者言尽而意未尽之意。

2. 依循篇章形式,提升鉴赏感知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精心酝酿构思出的经典作品,小到标点语词的精心甄别,大到篇章结构的精心布置,无不浸透着文本创作者的匠心独运。但这种谋篇布局的设计都是作者依照需要表达的内容作出的合理划分与铺陈,而不是随心所欲的结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的审视中关注文学作品的篇章结构,才能将作品整体融入自身的意识世界中。

例如在《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中,作者以剧本的形式通过公仪休婉言谢绝管家送来的鲤鱼表现了公仪休遵纪守法的人物形象。但在此篇文本中作者为什么要花费一定比例的文字来展现公仪休爱吃鱼的特点呢?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时确定了本剧本创作的线索为:爱吃鱼——拒收鱼——借鱼明理,是将鱼作为文本创作的一条主线。而公仪休爱吃鱼的特点既为剧情矛盾的激化提供了外力支撑,更为人物形象的凸显埋下了伏笔,可谓一举两得。

二、意蕴探究:在文化元素中践行鉴赏性阅读

文本剖析是鉴赏性阅读的基础却不是核心,止步于以上教学充其量是在一般性文本教学的泥沼中挣扎。文学作品之中充盈着强烈的文化气息,如果不能在文学作品中将丰实的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将缺失众多文学鉴赏的能力与资源。

1. 从文学视角出发,沉浸于文本

文学作品是作者个性特征的聚焦呈现,是作者自身生活经历、表达特征、语言素养和思维习惯以语言方式投射的印证。从这一角度关照文学作品,能让读者体察到更为亮丽的文本风景。

对文本作品的文学性赏析可以从文学意境的创设开始——文学作品中对于意境营造堪称典范,或为情境交融、或为虚实共生、或为生命同拍,与人类心灵意识的生命律动匹配吻合;可以从语言风格辨析——语言是思维的外在,更是作者人性素养特征的直接反映,从语言的特点辨析作者的语言风格是文学鉴赏的重要任务。

《安塞腰鼓》是一篇描写黄土高原上团队文艺形式的优美散文,此文通过文字的魅力将黄土高坡上腰鼓表演的壮观豪迈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总结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纵观整篇文本,说明课文给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试举相关语言片段说说自己形成的印象。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在重新浸入文本所营造的文本氛围中,重新潜入文本的语言风格之中,实现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与体悟。

2. 从文化视角辨析,超越于文本

文学作品并不是鼓励的存在,文学作品的应运而生受到时代背景、作者思潮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时代的烙印和作者的价值意趣。因而,从这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可以为学生的鉴赏阅读提供足够的文化营养,让学生的阅读越显厚重。

首先,背景资料的必要补充可以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的来龙去脉拥有足够明晰的认知,对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开拓思考解读文本的路径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其次,揣摩感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文化辨析的应有之义。文本中的人物是即时即地的人文风貌、社会思潮在文本中的投射印证,加强对人物形象的揣摩与感知,能够有效触摸文学作品的价值意蕴,为鉴赏性阅读提供有效的文字因子,提升鉴赏的高效性。

《牛郎织女》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单就文本内容而言,学生只能在其故事的推动下了解情节发展的动向。教师在教学时,发动学生搜集当时的背景资料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有力地佐证了故事中的情节,拓展了学生阅读的范畴,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从而对这一民间故事的所传递出的劳动人们向往幸福、渴求自由的心理意识趋势有了通透的洞察。接着,教师还引导学生以人物的能力与地位进行划分,运用不同地位存在的形象差距,透视人们生活状态的迥异。

上一篇:设计多元化英语检测反馈拓宽成才途径 下一篇:初中数学“生本”教育要提高学生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