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习惯培养中提高

时间:2022-09-21 10:48:51

让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习惯培养中提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因此,教师应充分地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交给读书方法,培养自学习惯

教给学生“一读”“二思”“三写”“四用”的读书方法。一读:将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思: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能解决的问题。此时,必须强调学生不能用各类教辅书代替自己的思考和质疑。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文体根据文体特点各自强化有关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下,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坚持养成自学习惯,让学生在这一环节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学习氛围,培养交流习惯

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文本与学生、文本与老师,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就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篇文章时让学生就“作者是如何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的?”这一问题展开交流,学生在了解文章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找到了很多方法,诸如:细节的刻画、对比、准确生动的词语、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人物之间的互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了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学会思辨、体验成功,长期坚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交流的习惯也自然养成了。

三、教给自查方法,培养自查习惯

背诵与语文字词的掌握,也是初中生重要的学习内容,更是考查时必不可少的,而这部分内容冗杂且耗时费力,是师生共同关注的难点,因此,教给学生自查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查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文言文的背诵及注释的掌握与理解,这无疑是我们比较头疼的内容,千头万绪,得此失彼,面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查的方法,先给学生题型(1.注音字;2.字词解释;3.重难点句子翻译。),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课后作业,自己出题,标清大小题号,以防漏掉关键内容。然后自答、自查、自改,并将错漏内容用红笔在课本上批注,这样,这块繁杂的内容就被学生条理清晰地整理出来,并且针对各自的重难点适当批注,这样,学生从出题开始,到批注结束,完全自主,各自重难点的批注,为下次复习提供了方便,这种自查习惯的养成,无疑让师生受益匪浅。学生自由掌控时间,体会自由获取知识的快乐,体会自查成果带来的乐趣,体会因错误的自责,让他们参与自查全过程的同时,收获快乐,养成习惯。

此外,良好的作文习惯,修改习惯,甚至关注生活细节的习惯,看电视等音像资料学习语言的习惯,关注时事的习惯,日读书、日积累的习惯,创新习惯等等,都对语文学习产生不可小视的影响,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必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巨大的提高。

上一篇:浅谈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几条途径 下一篇:比较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