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9-21 10:30:33

浅谈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当前建筑业正在迅猛发展,它所体现的不但是建筑外观的魅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建筑技术和质量的又一个提升。 但多年来,工程质量一直是工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并且日益突显,这已不仅是技术问题,影响因素涉及方方面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设工程正向精、新、大、深、高全主位发展,为此,提高与保证工程质量必须相应管理及措施。

关键词:工程管理; 工程质量; 影响及措施

1、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企业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企业与项目在管理上的关系还没理顺,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主体对项目的约束体系,一方面是因项目管理重心下移,企业的管理职能有所减弱,致使项目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有些项目经理大权独揽,随意指控,分配不均,根本不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难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严肃性、规范性,也就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实行项目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质量,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懂业务、善管理,既能抓住重点,又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而实际上有很多项目经理业务水平低,一个项目经理承包施工多个工程,或者是高资质项目经理承包工程而由低资质项目经理施工,都会影响工程质量。推行项目管理,是促进工程项目建设重要的一步,它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地搞好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项目管理就是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项目的优越性,发挥项目管理小而精、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把工程质量建设推向一个新台阶。项目经理合格与否是保证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第一是实行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制度,要经过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人尽其才;第二是实行项目经理答问制度,对任何工程的投标或承包施工,都应由评委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提出问题让项目经理回答,再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确定是否中标或承担施工;第三是加强对项目经理的跟踪管理,通过详细、全面的资料,全面反映其管理水平,并运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把外部压力变为内部动力,促进项目经理自身素质的提高。

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

项目管理实施以后,管理重心下移,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成为推进项目管理的必要环节。实行项目管理,目的是发挥项目短小精悍的优势,使企业从全面干预转向行使决策、监控、协调、指导、服务职能,保障项目经理顺利行使其职权,保证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推进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加强项目内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更是工程质量好坏的落脚点。加强项目管理首先是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加强项目管理,就是要坚持施权到位、管理到位、责任监督到位。其次是要求每个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编制项目管理大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分包监控体系和经济约束体系,把工程项目质量落到实处。

3、进度控制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实施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要保证供应、甲供和施工单位自行采购材料要保证供应,项目部要及时做好材料进场检验。甲供和施工单位自己采购材料,在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上都要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要求。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为了使工程按合同要求进行,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合同,按合同要求及时支付工程进款,以确保工程进度。

4、措施与对策

针对建设工程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应结合它们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 从源头上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结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措施和对策,供有关方面参考:

1)通过政府引导 ,完善建筑市场法规 ,规范市场行为 。加快立法步伐,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完善行业管理政策。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重点规范业主行为,加大对业主违反工程建设法定程序、违反市场行为规范的惩处力度,进一步健全市场准入清出机制,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法规体系的建立和依法建设的实施, 已是规范建筑市场的当务之急。

2)实行优质优价等鼓励措施,实施企业品牌战略 ,促进企业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以创优活动为动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实行优质优价,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提倡工程

建设各方主体创建优质工程。 实行优质优价的工程应当在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中明确创优所增加的费用的计算办法,将优质优价落到实处。 进一步加大对优质工程的指导和监督,完善评优办法,建立优质工程信用档案,对创优质工程业绩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并作为企业和个人评优的重要指标。进一步规范经评审最低价中标办法,体现工程招投标向创优企业倾斜等政策。

3)加强监督机构建设,推行差异化管理模式。 改进适应新形势下质量安全监管的形式,从被动性检查向主动介入检查转变。 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监管方式,努力探索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把质量监管重点向薄弱环节倾斜,推行“差异化”管理,对不同质量保证能力的企业,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地域的工程项目,实施不同强度、不同频率、不同深度的监督管理,突出监管重点,从而提高质量监管的有效性。

4)加强监理、检测机构监管,规范监理、检测市场。 加强监理和检测队伍建设, 发挥监理企业和检测机构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深入开展监理市场和检测机构的专项检查,对监理单位要重点解决乱压价、总监和监理人员不到位和不尽职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加强检测市场准入和清出管理,扶持钢结构无损检测、特种设备等紧缺专业检测机构,严格控制设立“五强两比”、桩基等常规项目检测机构。加强检测机构日常管理,尽快解决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混乱、乱压价、弄虚作假、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规范检测市场秩序。

5)建立社会诚信信息网。 强化诚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诚信标准、诚信法规和奖惩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手段, 实现各地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把建筑市场主体违法违规等不良失信行为及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信息及时,把质量业绩、市场行为和各种不良记录建档立库,向社会公开,通过信用体系,形成社会舆论监督和市场引导选择机制。

6)加强建筑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 以提高一线操作人员职业技能为基础, 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培训一支生产操作工人队伍和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王军宝,刘春庆.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

上一篇:对农田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下一篇:浅谈关于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