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界能量·转化·守恒·成矿

时间:2022-09-21 07:37:14

浅谈自然界能量·转化·守恒·成矿

摘 要:自然界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化源于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源于物质能量的转化和物质能量的守恒。具体而言与天地生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主要是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产生的能量(热能、风能、水能)转化、守恒变化的结果。该文从多方面论述了能量、转化、守恒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对地质找矿及其思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成矿 转化 守恒 能量 自然界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自然界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化源于自然界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所谓能量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导致其他物质产生成分、结构、构造变化,时空位移的固有之力,既使物质形成、发展、演化不断分异,同时也使物质最终存在状态趋于动态平衡,如热能、水能、光能、风能、生物能等),源于物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自然界的能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事物(物质)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化,无不与之相关。能量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也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形成、发展、演化过程,主要是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过程,具体而言与天地生的形成发展演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地球的形成、发展、演化,主要是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导致了地质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其中内力地质作用与热能(岩浆活动)息息相关,外力地质作用与水能、风能、光能等密不可分。

世界或说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则呈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物质的这种属性就为物质能量的转化、守恒提供了先决条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液态存在于固体之中,液态升华变成气体,气体冷却变成液体,气体漂浮于固体、液体之上,同时也可以包含或包裹于二者。物质的变化受控于能量,能量的变化又受物质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等因素影响。物质具备了上述变化,才会导致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进而导致物质的分异、迁移、汇聚,向新的目标和方向发展、演化,形成新的物质,趋于新的平衡。这种过程属自组织过程,与重力分异原理、均衡原理等有关,是自然界本能的自我表现。这种演化规律和过程比比皆是。尤其在地质作用的成岩作用和成矿作用方面表现明显。

1 能量 转化 守恒 成矿

(1)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及其转化和守恒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进而汇聚形成了河流,众多河流流向大海,海水蒸发形成云团,冷、热云团相遇形成了雨水,除部分降水蒸发、渗入地下外,但部分降水又流入河流和大海,再有大气气流流动、循环,岩石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1],乃至地貌准平原化等,都是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及其转化和守恒的真实写照。

(2)地球内部能量的变化致使地下深部岩浆(幔源物质)流向地壳拉伸减薄地带[2],进而产生岩浆喷发或侵入,并使地幔、地壳物质达到新的平衡,使成矿物质聚集、分异,形成了许多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岩浆矿床、火山矿床等。

(3)能量的变化致使含矿热液分异、迁移、汇聚流向构造活动地带(如板块消亡带、仰冲带、板内古裂谷[3]、深大断裂、一般断裂、接触带、褶皱、火山机构等),导致了成矿物质的聚集,为成矿提供了必要条件。继而形成了热液矿床(火山热液、岩浆热液矿床,如斑岩型铜矿、铜钼矿床等)。

(4)含矿热液或含矿流体伴随能量降低或交代置换、导致了成矿物质饱和结晶或交代形成,因此形成了岩浆矿床和接触交代矿床(如岩浆结晶矿床、接触交代矿床)。

(5)一般构造形成地带通常为能量集中地带,因能量的不均衡性,所以形成了点(如火山机构、破火山口、爆破角砾岩筒)、线(如一般断裂、深大断裂)、面(如火山喷发带、构造岩浆岩带、高压麻粒岩带、区域成矿带)、体(如构造隆起带、挤压造山带、构造沉降带等)不同规模的构造。这些构造通常为成矿热液活动和成矿提供了有利场所和空间。

(6)能量大小与变化和成岩、成矿的规模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一般情况下成矿与小岩体[4]密切相关。如斑岩型铜钼矿。小岩体的形成通常能量较小(温度、压力较低),所以成矿物质易于饱和结晶沉淀,易于形成矿化和矿床(包括大、中、小型矿床)。而大岩体的形成需要的能量一般较大,因高温、高压不宜成矿物质分异、聚集,因此往往不能形成矿化或矿床。

能量的变化伴随垂向深度的变化和水平空间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岩体在垂向、水平方向的形成与演化。能量由地下深部到地表,由大到小,使岩浆由温压较高向温压较低方向演化,由于岩浆物质的膨胀作用,所形成的岩体上大下小,即气球状,其结果反映了能量在岩体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平衡过程。在水平方向,所形成的杂岩体往往边部岩体粒度较细,中部较粗,中心更粗,这种现象反映了岩体形成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特点,由散热快,结晶粒度较小,向散热慢演化,由最初的开放体系,逐渐向趋于封闭体系演进,进而形成了粒度较粗,至岩体中心更粗的岩体。上述变化过程客观地反映了能量在成岩成矿中的转化守恒过程。

(7)能量的变化由物质本身的动态平衡决定。主要取决于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起主导作用。包括岩浆侵入作用、火山喷发作用、地震作用、构造作用等。岩浆侵入作用是地球内部能量(热能)不均衡作用的体现,能量积聚膨胀,导致岩浆活动,由高能向低能方向运移,由地下深处向地表运移,进而形成火山喷发作用。能量积聚膨胀,还可以导致地震作用、构造作用,通过地震方式,将能量加以释放,使能量趋于守恒。构造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大到导致了规模巨大的不同板块的俯冲、碰撞作用[5]等。在垂直方向上导致了地幔柱的形成[6]、发展和演化等。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生物作用等。其介质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其作用的大小、规模主要取决于这些能量的大小及其变化。

(8)能量的变化是能量转化、守恒和成矿的关键所在。不同地质时代的能量(即岩浆作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产生的热能,沉积作用的水能、风能等)大小不一,且能量时空变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成矿作用也不尽相同。如太古宙时期,主要是以变质作用为主,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内力变质及其成矿作用,形成了金、铜、铁等矿床;中元古代―古生代,主要是以沉积作用为主,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外力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非金属大型矿床等;中生代,主要是岩浆侵入作用和火山喷发作用为主,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形成了众多的岩浆型、火山热液型金属矿床(包括铜、铅、锌、钼、金、银等),同时也形成了许多岩浆型、火山热液型非金属矿床。该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以来成矿作用聚集、成矿作用最为显著的大“爆炸”时期,是能量聚集、释放、突变、频繁变化的具体体现和规模宏伟的历史画卷,生动形象地凸显了自然界能量转化、守恒乃至与成矿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新生代,主要与沉积作用为主,局部仅有少量的火山作用,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形成了许多砂矿床以及其他沉积矿

产等。

2 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界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化源于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源于物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主要是自然界物质本身的能量导致了地质作用,而地质作用又致使地质体物质能量转化和守恒,具体表现为地球内部作用形成的能量(热能)与外部作用形成的能量(水能、风能等)的转化和守恒过程。由于能量的转化、守恒,因此导致了地球物质(壳幔)的分异作用、均衡作用,形成了地下深部岩浆以及上升地表的火山熔浆、含矿流体和液体等,进而形成了波浪起伏的高山和具有经济开采价值和潜在价值的矿藏,伴随着分异作用、均衡作用的进一步演化,形成了泾渭分明的陆地、海洋、平原、河流等自然景观以及许多固、气、液矿床等矿产资源,乃至当今世界的地势地貌

特征。

参考文献

[1] 许洪才,谷永昌,姚宝刚,等.地质思维的物质观和时空观[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5,18(6):618-622 .

[2] 邓晋幅,赵海玲,莫宣学.中国大陆根-柱构造―大陆动力学的钥匙[M].地质出版社,1996.

[3] 李春昱,郭令智,朱夏.板块构造[M].中国地质科学院,1982.

[4] 卢作祥、范永香、刘辅臣.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学[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5] 黄怀曾,吴功建.岩石圈动力学研究[M].地质出版社,1994.

[6] 李红阳,牛树银,王立峰等.幔柱构造[M].地质出版社,2002.

上一篇:计算工具与工科教学良态结合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花家湖矿111310炮采面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