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比分析

时间:2022-09-21 07:32:08

临床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比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及相关规定在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随机抽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前2004年病历600份和干预后2009年病历600份进行对比分析,填写自制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临床干预后,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从干预前的14.5天下降至干预后的8.5天,手术切口感染率从2.01%下降至干预后的0.12%,其他多项指标也均有改善。结论:实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相关规定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 临床干预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我院2005~2009年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相关规定,制定了相关干预措施和合理用药实施办法,经过几年努力,取得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干预前我院2004年归档病历600份和干预后2009年归档病历600份,比较干预前后的调查结果。

方法:将随机抽查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填写自制的表格,表格内容包括:病历号、年龄、诊断、入院日期、出院日期、抗菌药物使用(是/否)、抗菌药物名称、使用时间、使用目的(预防/治疗)、给药途径、病原学检查(做/否)、手术切口类别、切口感染(是/否)等。

干预措施:⑴法规制度:根据卫生部2004年制定并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精神,我院在2005~2009年分别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度”、“临床用药督导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分级应用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措施”等相关制度与措施,有力地规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使用。⑵监督管理:医院药事委员会定期讨论本院抗菌药物的品种,以疗效可靠、安全性好、规格适宜、价格相对经济等作为标准进行选择,对临床易产生耐药或无效的药物予以淘汰或暂停,对抗菌药物进行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药物治疗委员会定期对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实施干预,提出干预措施。每个科室设置一个联络员,由各科质控医生担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医疗科、药剂科每月对门诊及各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公示、与个人收入挂勾,并与当事人沟通,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⑶宣传教育:①重视医药人员的知识培训:医院选送医师、药师参加国家或省内组织的抗菌药物学习班。院内定期组织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培训。②印发合理用药宣传资料:《临床药讯》中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专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体医师人手1册;印发了《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等。③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师查房,参加疑难、危重感染患者的会诊,为临床医师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制定治疗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给以纠正和指导,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用药习惯。

结 果

经过几年临床干预,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化进展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表现。见表1。

讨 论

抗菌药物应用率下降:干预后,抗菌药物应用率有所下降,临床应用做到了有指征应用,但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抗菌药物联用品种数有所下降: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实施干预后,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趋于合理。

感染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天数有所减少:干预后,药敏报告给医师用药提供了依据,使用药做到了有的放矢;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也使抗菌药物应用更加有效,使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缩短。

围手术期给药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经过临床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已基本规范,缩短了预防治疗抗菌药物天数,也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率。

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方面更加规范:①限制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了应用品种数量。②围手术期预防切口感染选药严格按照规定选药。③感染患者选药以病原体选药为原则,控制盲目选药和频繁更换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

2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

表1 临床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合理性对比分析

上一篇: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下一篇:临床用药安全隐患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