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理答 打造魅力课堂

时间:2022-09-21 07:29:31

智慧理答 打造魅力课堂

摘 要:在小语课堂上,学生因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差异而生成预设外的“非常”言语如同向教师抛出了一个个或精美的彩球,或棘手的刺球,或偏离轨道的歪球,或稍纵即逝的球。教师能否漂亮地接一手好球,教师理答行为是一堂课是否有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善言善导;静听花开;顺水推舟;将错就错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教师的功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前的文本细读,还有一个就是课堂上的师生对话。语言理答就是师生对话的关键环节,这是最见功力的。”理,就是理会、理解、梳理。没有理,就没有答。因此,教师的理答行为应该丰富而灵动,以“真情”打动学生,以“语言”感染学生,在“过程”中引领,在“平等”中商榷。

一、善言善导――“灵性超常语”的理答应对

童言无忌,它流露着自然和稚气,充满着灵性和智慧。面对学生“答非所问”的超常灵动言语,我们教师该如何接这一精美的“彩球”呢?

孙建锋老师执教《雾凇》片段:

师:“为什么雾凇只在吉林出现?”

生:“因为它的根就在吉林!”

师:“你说得真有诗意,朦胧而又真实。这一回答虽没有道出真正原因,但一个“根”字把雾凇说‘活’了,有情调了,有生命了。”

于是老师将“根”写在黑板上。

生:“雾凇是雾气在冷空气中生长的!”

师:“或许将来的你就是作家!”

一老师执教《元日》教学片段:

师:“对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这个句子你怎么理解?”

生1:“千门万户打开家门,迎接明亮的阳光。”

师:“读着这句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美好的情景?”

生2:“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拥抱明媚的春光。”

生3:“灿烂的阳光洒进千门万户的房顶,还从窗户泼进去。”

师:“好一个‘洒’,好一个‘泼’!春日的阳光在你眼里是那么得有情有义。”

生4:“千家万户一打开窗户,就邂逅了满地的阳光。”

师:“好一个‘邂逅’!春光是个可爱的不速之客。”

生5:“千家万户欣欣然打开门,啊,春光一下子涌了进来,和我们撞了个满怀。”

师:“你们是天生的诗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案例中的老师正是很好地运用了一这“原则”,用富有针对性的赏识性理答给予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引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智慧的理答行为不是不着边际的“戴高帽”,也不是机械的动作,“嘿!嘿!你真棒。”而应结合真实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二、静听花开――“悖向反常语”的理答应对

在课堂教学中,突然冒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言语,就像平地一声炸雷,矛头直指众生和教师,那该如何应对这一棘手的“刺球”呢?

特级教师吴琳执教《去年的树》:

师:“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里又用另外一个看字,透过这个看字,你仿佛听到鸟儿在说?”

生(站起来大声说):“树,我走了,我还要去找火柴呢!”

(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发出一阵哄笑,课堂氛围立即陷入了尴尬)

师(不慌不忙地):“你说得太好了,你读出了平庸的眼光根本读不出的东西。想想看,一棵树会被切成多少根细条条儿,做成多少根火柴,在多少盏煤油灯里被点亮呢?每一盏灯火里面,都有她朋友的影子。所以,鸟儿要去寻找,鸟儿要为他们唱歌。”

学生是有思想的,他们不是在唱反调,而是进行难得的纵深思考。这种具有前瞻性的超前思维,总被人赋以“悖论”的特性,但这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式。对于这样的反常言语,无动于衷是肯定不行的,应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首先要学会倾听,捕捉“非常”言语的积极信号,然后分析判断,把握其与文本相通的结合点,因势利导地进行价值引领。

三、顺水推舟――“质疑问难语”的理答应对

在课堂上,学生常常有出乎意料的质疑问难,令老师难以定夺。他们踢出这偏离轨道的“歪球”,老师该怎样“招架”呢?

教师做得很巧妙,让学生自主发现,交流辩争,从而探明不明之处,发掘可掘之物。在课堂中,教师要改变自己“裁判者”“控制者”的形象,成为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在学生表现与教学要求有距离时,且慢武断评价,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学生的思想往往能暴露出一些内隐的有价值的信息。当然,对于这样的质疑问难,教师首先要快速地进行价值评估,然后进行适度的“放”与“收”,使理答动态地呈现,持续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建构。

参考文献:

[1]杨永.“非常”言语,机智应对巧引领[J].小学教学参考,2010(4):26.

[2]陆海霞.“理答”,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引擎[J].小学语文教师,2011(6):48-49.

[3]项阳.弹指一挥间,无声百意传[J].语文教学通讯,2011,12(C):60-61.

上一篇: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分析 下一篇:我国农民工现象特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