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几种预习策略

时间:2022-09-21 07:04:04

小学数学的几种预习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预习;概念课;计算课;几何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3—0075—01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实践证明,预习能开拓听课思路,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学能力。经常进行预习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不预习的学生高,而且这种差异是显著的。下面笔者就对小学数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进行预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概念课的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若对概念不清,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不少学生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教师可以设计简要的提纲让学生预习。

如,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数的产生”时,先提出方法:一读,二想,三做,四问。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以下提纲:1.知识点摘录。让学生将本课的三个知识点:人们计数的方法、什么是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通读后摘录出来,从而初步了解本课所涉及的知识;2.自己的发现。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发现“算”是什么,“筹”是什么;3.自己的疑惑。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4.自己的收获。有学生写道:“我发现古代数学家很聪明, 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数学家。”也有学生写道:“自然数数也数不清,有无限多个。”5.自己的尝试。让学生试着去做书上的练习,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己出填空、判断、选择题等。

计算课的预习

虽说计算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使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如,预习“小数加法”一课时,首先,要看懂例题。可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预习:1.例题给出几条数学信息?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对于加法问题你如何计算?教材以例题的形式出示了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书上的例题是计算运动员跳水的决赛成绩,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掌握这些方法了;然后,要尝试练习。 新教材往往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剩余的几种情况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学生可以试着将统计表中空白的问题填完整。上课时,教师先指定学生展示预习,进行板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学生虽然能说出,但说得没有规律。此时,教师进行引导:你们能概括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很快总结出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计算,并用总结出的方法规范地说计算过程,而后进入练习训练过程。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小数加法的计算学生学得非常熟练、扎实。

几何课的预习

预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和结论,还要让学生借助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各种能力。数学中的许多几何知识都适合采用实践探究法进行预习。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的预习,学生除了要阅读教材外,还要按教材要求亲自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通过观察,作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再证明猜想和假设,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对于和动手操作有关的知识,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亲自操作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和动手探究能力。又如, “平行和相交”一课的预习任务是:让学生拿两根小棒,从高处放开落到桌面上,然后观察落下后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如果其中的一根小棒落到地面上,那么桌面上的小棒和地面上的小棒又是怎样的关系?之后,让学生仔细阅读书中的知识,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在教学时,由于有了之前的预习,学生能较快地弄清“在同一个平面内”是什么意思,“怎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掌握了这些内容,本节课的重点就放在怎样画平行线上了。

上一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品味语言 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