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区角游戏中成为“整理达人”

时间:2022-09-21 06:39:37

孩子们在区角游戏中成为“整理达人”

区角游戏一直以它独有的特质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在这里,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自由地交往,自在地玩耍。然而,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在游戏结束后,不顾材料的凌乱,立刻进入到下一个活动中,有时,即便会将材料放到规定的位置,也是胡乱一塞,就不管不顾了。游戏过后的材料整理一直是令我们头痛的难题。可是,我们知道,整理能力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幼儿个体方面看,让幼儿学会整理,可以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等良好习惯,同时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从集体生活的需要看,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可以使班级的学习、生活环境保持有序,为幼儿的各种活动带来方便。由此可见,幼儿整理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它将影响到孩子们在正式入学之后,对自己学习用品的管理、对自己生活秩序的安排。

可是,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规则意识淡薄,整理能力弱,所以,仅仅依靠教师单纯地说教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们要挖掘身边的环境,探寻培养的途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成为一个个小小的“整理达人”。如果有心,我们会发现区角中的材料整理正好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这与区角材料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首先,区角中的材料有不同种类,孩子们在这里可以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放在一起的,为学习初步的物品归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每个区角的材料数量不是很多,孩子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理任务,便于体验到整理的成功感,为这一行为的强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第三,班级区角中的材料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中,孩子们经常会面临不同材料的整理工作,这种小小的挑战正好可以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思维需要,以维持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不断地参与整理活动。第四,区角活动时,幼儿都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这样的组合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在小范围内互相学习整理的经验,并得以不断地提升。那么,我们该如何逐步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整洁有序的环境,让整理有“本”可照

说到环境,让我想起了我们自己也经常面临的一种心理体验:我们在大街上行走,手上有一张想丢弃的餐巾纸,如果我们看到的大街是井然有序,整洁美丽的,我们手中的这张纸怎么也丢不下去,总觉得如果丢了,就破坏了眼前的这一份美好。相反,如果我们看到的大街到处都是垃圾,凌乱不堪,我想,会有很多人很自然地将手中的纸随手扔出去,而且没有丝毫的内疚感。这其实就是环境对我们行为的一种影响。孩子们也一样,他们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要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首先得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序的游戏环境。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前提,行为和认知间有着密切联系,儿童整理能力的发展不是被动接受,儿童具有对环境适应的主动性,环境的力量只有在适合儿童当前认知发展水平的条件下才对儿童发展有意义。因此,发展幼儿的整理能力必须在创设良好的区角活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比如在建构区内,我们可以将中、大型积木整齐地、紧密地排列在大纸盒里、箱子里或整齐地堆放在某处;小型的积木就收纳在各种篮子或盒子里;再如图书角,我们可以将书按大小归类,摆的时候,书脊朝一个方向……这些物品的有序摆放既是幼儿整理时的一个参照,也是对幼儿行为的一种暗示。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经验少,有的时候,他想做,却无从下手,有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孩子们的整理就有“本”可照,就可以帮助他们迈出整理的第一步。

此外,幼儿模仿能力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给孩子整理能力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在每次活动后,及时收好幼儿的作品及自己的教具,主动摆放好教室里的玩具、学具、活动器械、操作材料等,默默地帮助幼儿折好衣服、摆好鞋子等。当整理完教室里的物品时,我会组织幼儿欣赏我的“杰作”:“瞧我多能干,把教室里的东西摆得整整齐齐,这样看上去是不是很舒服,很漂亮?”让幼儿产生参与整理活动的欲望。

二、便捷漂亮的工具,让整理有“乐”可寻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幼儿做任何事最大的动力,而快乐的体验是激发幼儿兴趣的最大力量来源,如何让幼儿觉得整理是一件快乐的事,如何让幼儿主动地去参与整理,而不再是教师要求其完成的一项被动的任务,我们可以从支撑的材料着手。

幼儿园里的孩子都很喜欢摆弄一些小盒子、小瓶子之类的器皿玩具,就在平时,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他们把一些东西放进盒子,再从盒子里拿出来,并乐此不疲。我们就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为区角材料的整理收集一些操作方便且结实美观的各种盒子、箱子,如中秋节时的月饼盒、家里不用的食品包装盒等等,这些盒子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玩具,有了这些工具的加入,区角材料的整理便不再是游戏结束时的一种附加“任务”,而是幼儿未完成的游戏,整理活动也不再是束缚幼儿进入下一个活动的牵绊,而是幼儿主动要进行的游戏后续活动。而且,很多包装盒内本来就有分隔栏,这些分隔栏也正好为区角材料的分类提供了方便,如在美术区角内,孩子们就可以把剪刀放在一个格子里,将胶水放在另一个格子里,既美观,拿取也很方便,还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归类整理概念。便捷漂亮的工具,让我们的区角材料有了许多美观的“新家”,为我们的区角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工具的出现,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参与材料整理的兴趣。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整理的快乐,也在无形中培养了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清晰明了的图示,让整理有“据”可依

当然,要使幼儿的整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还需要形象规则的指导。就引导幼儿的整理习惯而言,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有序的游戏环境,提供方便、操作性强的整理工具以外,还需要以具体的形象来引领所有的幼儿都来做区角的主人,还需要用明确的规则来启示幼儿获取更多的整理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给幼儿讲述这方面的故事,如《小象要回家》、《红皮球哭了》等等,这些故事让幼儿了解到整理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一些标记图卡,贴在摆放、收纳玩具、用具的盒子上。如什么样的材料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整理,这些图示可以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指导幼儿用既科学又省力的方法将材料整理好。图示的方法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整理的支架,让幼儿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完成任务,进一步发展了幼儿整理的能力。

四、奖罚分明的规则,让整理有“线”可抓

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一项活动的坚持性是很有限的,而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幼儿可能出于兴趣,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较强,自我管理的意识也较强,而有的幼儿则可能相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通过适时适当地指导促进幼儿的整理行为。我们可以针对幼儿的整理行为制定一些奖惩规则,巧妙地运用评价手段来激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内心都有希望获得他人肯定和认同的渴望,幼儿也不例外。在参与区角材料整理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以不断激发自我管理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当然,我们的教育一定要以正面教育为主,比如榜样、表扬和鼓励等方法,就是培养幼儿整理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幼儿的良好行为并及时给予表扬。如:“洋洋把图书放得真好,大的和大的在起,而且都朝着一个方向排队。”教师以表扬来激发幼儿整理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为其他幼儿起到了示范引导的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导向。

总之,整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漫长的过程。幼儿期是整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采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温馨和谐的管理方式,在充分发挥群体潜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区角活动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让我们这些小主人都成为真正的“整理达人”,享受有序生活的乐趣。

上一篇:中班主题活动:雨 下一篇:不可无视幼儿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