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性高热的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对比

时间:2022-09-21 02:17:15

儿童感染性高热的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对比

【摘要】 目的 将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儿童感染性高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93例1-12岁儿童高热患者,其患病时间均在3天以上,体温最高值大于39℃,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醒脑静组、清开灵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1例。经过常规治疗,醒脑静注射液(大理药业)014-016ml/kg以及清开灵注射液(神威药业)用5%葡萄糖液进行稀释,1次/日,治疗周期为3-5天,4天后开始比较疗效。结果 醒脑静组与清开灵组在临床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儿童感染性高热;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81-02

在儿科中发热属于常见病症,大部分发热由于不同种类病原体和其代谢产物导致感染性发热。若发热在控制范围内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对一些病原体增长起到控制作用,属于机体防御,但是持续性高热会影响机体功能,引起病变,造成很多病理损害,例如热性惊厥、中毒性脑病等[1]。有时抗生素对于病毒性感染引起的高热效果不佳,在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采用辨证疗法,将清热解毒与调节机体免疫相结合,对感染性高热与顽固性高热具备明显效果。因此,我院采用了醒脑静注射液与清开灵注射液,以进一步探讨两者临床中退热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93例1-12岁儿童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51例,平均年龄(5±1.6)岁,其患病时间均在3天以上,平均4±1.4天,体温最高值大于39℃。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醒脑静组、清开灵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1例。28例为上呼吸道感染,14例口腔炎,9例肠道感染,8例中枢感染,21例肺部感染,13例扁桃体炎。根据发热情况将病情分级:①轻度:体温在39.1-39.5℃之间,病症较轻。②中度:体温在39.6-40℃之间,病症明显。③重度:体温高于40℃,有惊厥症候出现。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级和疾病种类方面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相互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三组均进行基础治疗,适量给予水和电解质维持体内平衡并且对症治疗,不使用激素治疗。当患者的体温高于39℃时,采用布洛芬混悬液常规剂量来退热;使用有效抗生素降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若是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不高的患者应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15mg(kg・d),每天一次,进行5-7天。清开灵组在此基础上,吸取6ml(儿童量)清开灵注射液混入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d/min,每天一次,治疗4天。醒脑静组在治疗基础上注入0.4-0.6ml/kg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经过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治疗4天。治疗组进行皮试反应后,确定反应为阴性,并没有药物过敏反应[2]。

1.3 临床疗效标准 依据《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将显效、有效、无效做了如下定义。显效:三天内恢复正常体温或体温明显下降,最高体温低于38℃;有效:三天内体温有所下降,但最高体温依然高于38℃;无效:三天内体温没有明显变化,依然高于3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分析 临床观察所得数据经过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清开灵组与醒脑静组间疗效差别未见显著差异,但二者均对儿童感染性高热有明显治疗作用(P

3 讨 论

醒脑静注射液是依据传统名方安宫牛黄丸,运用现代科学研制的新药剂型,其中涉及人工麝香、郁金、栀子、冰片。现代医学角度,人工麝香可双向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并和冰片配合亦可以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冰片和郁金可以很好地抗菌;栀子能够解热镇静,这些药物共同作用能够抗炎解热、降温效果良好。通过病例观察,在患者体温正常后要停止用药,治疗时间一般为4天,如果应用3天后效果不明显,停止用药[3]。相关文献报道[4],醒脑静注射液大量应用对心室传到有抑制作用,有时也会出现过敏反应,临床使用要密切观察。

清开灵注射液是在安宫牛黄丸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中药复方剂型,由牛黄、金银花、栀子、黄芩、水牛角、珍珠母、板蓝根等组成。其不仅能够抑菌、清热解毒,可应用于各种感染性高热,临床中疗效不可忽视,而且体外实验中本药可刺激巨噬细胞,明显提高其吞噬功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以发挥作用[5]。

总而言之,清开灵注射液与醒脑静注射液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小,价格适中,在临床中有很长的应用实践,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因此,作者认为两种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高热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万朝敏.儿童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5):347-349.

[2] 李书丽.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儿童感染性高热[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30(4):95-97.

[3] 沈红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2011,4(9):421.

[4] 程鹤香.神威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高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5(9):39.

[5] 王萍分.中医儿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

上一篇:食管癌术后五种并发症临床分析 下一篇: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妊娠37周、重症心衰介入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