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途径

时间:2022-09-21 01:37:04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途径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就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体系;加强;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既有质量上监督执法的要求,也有具体法规宣贯、现场协调的内容。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开展工作:

一、建立完整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是保障建筑工程质

量重要条件

为了保障社会民生、保证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作为完整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应必备的几个条件:

1、健全体系文件(包括:(1)建设行政法规与技术标准目录及图书、电子文档的收集(要定期更新);(2)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手册、监督手册、质监档案、办事指南、各项表格和执法依据; (3)考核制度与考核办法),做到对所有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活动程序、内容、要求、结论的明确,做到任何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活动的受控;

2、过硬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对组织机构的要求:根据目标管理的需要,分解任务,从而设岗,不因某个人的变迁而影响体系运行,按体系文件的要求,做到符合对管理人员“权责利”一致原则、对工程监管“二覆盖(报建不报建都要覆盖)原则”和“全寿命(合理使用期内)”原则等;

对人员的要求:(1)足够的专业知识;(2)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管理经验;(3)很强的工作责任心。

3、结合有限资源的高效运行

这里提的有限资源条件,主要指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条件(人、机、料、法、环);高效运行主要指科学的管理形式,如:“目标管理”、“联动管理”;组织机构的管理形式为“矩阵式”等等;运行效果依据体系文件的奖惩;定期不定期的考核效果与“循环上升(PDCA)”运行。

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政府部门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标准上的管理,且非常严格,而我们国内相对非常薄弱(如:我们很多监管部门连相关标准都没有,如何能监督和宣贯),因此我们更要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监督体系建设这是完善我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必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新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要有一个了解和掌握,通过在日常监督上、专项检查上,考核工程建设是否满足相关标准。

二、严格履行基建程序和执行规范标准,依法监管,不断

加强和提高市场准入条件,进而使“责任主体”达到法规要求建筑市场的准入条件

建筑市场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实行了项目业主(法人)负责制、项目评估制、工程招标投标制、施工许可制、建设监理制和竣工备案制。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行政与技术法规一是突出了明确了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方。《建筑法》第十二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总则第三条中明确了建设的各方主体单位是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具备从业资格并依法对建筑工程质量各负其责,建设单位负全责,质量责任有关方主要指检测、鉴定单位;二是强化了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2000年81号)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300―2001等14项验收规范中强制性条文(黑体字部分),是涉及工程安全、卫生与大众根本利益的问题。据统计显示,出现绝大部分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就是由于违反了这些强制性标准条文的规定,这些条文规定了建筑工程质量所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也是给《条例》以技术上的支持,凡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内容、程序和质量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则依据《条例》等给予相应处理;三是实行了备案制。建设部令第78号《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由“核验制”转变为“备案制”,备案制的意义在于结合《建筑法》、《条例》,充分体现“各负其责,建设单位负全责”,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对质量验收与评定的管理,体现“施工自评、设计(勘察)认可、监理评定、甲方验收、政府监督”原则,而新的技术法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300―2001,体现“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主要指检测手段)、过程控制”;四是大力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结合此方面行政管理方面的法规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通知》、《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建设局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也需处理了一批对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清查处理“五无”建设工程;进一步规范报建、报监;在工程“履约”、工程施工质量、工程质量投诉等方面,宣传好的样板,也公布差的企业不良记录。

三、加强技术监督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四新”应用

加强技术监督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走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是依靠技术标准说话、检测数据说话,通过树立技术的权威性,从而不断增强政府的执法严肃性。

在“四新”的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特别是推广应用10项“建筑业新技术”方面,建设部每年对推广项目都有列表,指出相关技术与示范工程等,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推出了与国家文件相配套的实施方案,做到以设计为“连动”,所有有关单位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广,做到管理有“政策”,各建筑企业实施有“收获”。

四、加强施工现场检查监督是保障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不出重大质量事故的重要保障:

大多工程质量问题是通过施工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才暴露出来的,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施工过程阶段的这些问题,工程就会留下质量隐患,甚至会引发重大质量事故,因此,我们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各有关质量责任主体单位的“质量行为”,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对施工单位的监管:目前施工现场还存在两种不符合要求的现象:一是尚有少数工地现场的管理存在着“一个包工头、两个施工员”现象;二是多数工地现场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在制定方面显得很好,但到现场上没有彻底落实好,因而管理变成脱节、低效,这正是目前现场管理的问题所在。因而,我们要求在施工现场必须抓好质量管理体系(其组织机构及有关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建立和正常运作。组织机构的人员落实到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质安员、施工员和特种施工人员的资格要符合规定,质量管理制度要详尽、质量责任要明确等,严格依照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做到“技术要交底”、工序要“三检”和及时验收与自评,把出现的质量问题通过工地的质量例会来解决好。材料与工序质量的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部分,我们近几年一直作为工作重点,做到“先试后用”、“见证取样”和“材料报验”,但仍未达到规范要求的主控项目(材料检测批量及代表量与设计图纸吻合,且经过施工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的验收评价),质监单位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数量的“抽检”,使得材料控制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局面;工序过程的“交检”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由施工方工程技术负责人、监理参加,实行了在施工自检基础上的隐蔽验收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控制,我们根据新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300―2001等14项验收规范中强制性条文(黑体字部分)的内容,要求施工单位对工程材料的检测批量、测量资料、保障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它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的检测、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检测、主要强度指标、分部分项评定要有施工单位公司的确认,从而履行好对施工工程质量的责任。

2、对监理单位监督:要根据《监理规范》的要求,在其资质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认真设置监理机构,其人员资格要符合规定,例如,不是监理工程师,就不能去组织隐蔽验收工作;不是总监理工程师,就不能主持审批项目的监理细则等等。做好监理规划或监理细则、并严格按照其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体系(验收统一标准附表A的十一条)及运行情况的进行,要多检查、多督促;把好“材料”的报验关、工序“交检”的质量验收关、主持好工地例会、加强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的监理、做好工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积极准备主持好工地的质安例会,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负责跟踪处理,并在监理日志上予以记录;对“四新”内容,组织论证并予以确认,对工程材料的检测批量、测量资料、保障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它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的检测、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检测、主要强度指标、分部分项评定要有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确认,从而履行好对施工工程质量的管理责任。

3、对勘察设计单位监督:主要强调监管其在资质范围内承揽工程。依照《条例》和有关规范要求,地质勘探部门要加强试打桩或基槽验收和备案工作;设计单位也要加强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工作和隐蔽验收工作和备案工作,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整改结果予以确认,对工程各主要分部(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分部分项)质量的确认。

4、对建设单位监督:当不请监理时,其管理人员必须是符合要求的专业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的基建程序管理的规定。由“质监”交底时,依照《条例》和质量计划要求,使其进一步明确其质量责任(各负其责、甲方负全责),加强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单位的管理,与监理、质监单位协调好,做好日常质量管理与竣工验收和备案工作,建设单位对于工程管理的困难,监管单位有责任帮助,对行政与技术法规及工程管理部分,做到有效的宣贯。

5、 对质量监督主体的质监站,须经常检查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运行情况、工程实体质量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进行抽检,依据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建质[2003]162号)重点落实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责任。

上一篇:赔钱送水反而赚大了 下一篇:人间四月天 最美是河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