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21 01:05:01

对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

【摘要】设有音乐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定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视唱练耳课程是所有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虽然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但是,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依然会与这一课程发生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将着重探讨在目前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立足地方本科院校所处的位置和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实用、有效”为视唱练耳教学的原则,找到真正属于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视唱练耳;本土地域

视唱练耳课程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从其教学时间之长,教学内

容之广可见这门课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意义何等重大。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在视唱练耳教学方式上普遍采取的依然是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效果也是参差不齐,良莠并存,如何对现有的视唱练耳课程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使教学更加有效、实用、更适合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下是本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将本土地域音乐文化引进地方本科院校视唱练耳课程

自从2003年3月,我国教育部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

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来,以挖掘、整理、保护、传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品种为内容的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中展开。

在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上,我们应当摆脱传统教学中追求高难度的技术训练的倾向,把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和就业相联系,从教学的有效性角度进行教学。首先,在视唱曲目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加入当地的“吕剧”、“山东民歌”、“山东原野板胡曲”等音乐,使学生能够演唱部分“吕剧”选段和山东的民间小调,在多声部视唱教学中,可以用即兴创编二声部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节奏教学方面,可以增加“山东快书”、“吕剧锣鼓经”等具有山东地方特点的多元风格的多声部节奏素材。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地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兴趣,分析和掌握地方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为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当地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亲身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从建立之初就走着一条模仿欧洲和前苏联的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课堂的授课方式依然是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而被动学习的弊端之一就是大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教学效果自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音乐教育体系教学法在我国得到传播,其中柯达

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和达尔克洛兹教学法三大教育体系的共同点是注重即兴、体现创造性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特别重视以实践活动为主,使教学对象都可以亲身实践音乐,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上,单一的钢琴音色和单调的技术性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即兴创编节奏或旋律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尤其是在多声部节奏教学中,运用声势进行即兴教学,往往可以使较复杂、很难懂的音乐语言变得直观、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十分注意对方做出的动作和声音,并且要迅速作出反应,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是成为教学环节的参与者,通过亲身实践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从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机构布局来看,全国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由原来的不足40所,增

加到700多所。(刘嵘《原生态民族音乐与当代音乐发展研讨会侧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43页。)其中大部分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新增设的音乐专业,它们与音乐学院及师范院校相比,处于一个上不顶天,下不着地的尴尬位置,所培养的学生专业性比不上音乐学院,应用性、职业性比不上职业定向的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

从近2年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更愿意从事幼儿园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师、基层文化馆、琴行教师、家教等基础教育工作。所以,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应当树立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观念,高度关注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全面施行,视唱练耳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融入《标准》的新理念,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充分体现“宽基础、重应用”,把教学改革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真正能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适应,利用本土地域的文化优势,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符合本校特点的视唱练耳课程。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改革与本土地域音乐文化想结合、与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相结合、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必将充分调动学生在校学习积极性,使地方本科院校走出发展的瓶颈,实现培养实用性音乐人才的改革目标。

上一篇:网吧经营现状分析 下一篇:新疆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