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技术教学生态学论文

时间:2022-09-21 12:25:00

媒体技术教学生态学论文

一、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校教育系统来说,电子媒介在教育上的运用,不仅可以弥补与矫正片面文字教育与口头说教的缺陷,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使“教育过程”的复制成为可能。复制的教育过程因提供了教育者、教育场所的替身,使教育过程不再受时间与空间条件限制,为教育过程的革新及新的教育途径的探索开辟了开阔的前景。[2]然而,这一革新也向教育参与者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教师欠缺运用媒体技术的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在有的教育者看来,只要在课堂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是所谓的现代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却忽略了学科的自身逻辑和学生的客观需要,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媒体技术的应用。其次,教育者应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欠缺,对于新设备、新技术未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上的作用仅限于展示课本上的内容,没有把握好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要低得多。

(二)师生的教学关系受到的消极影响

部分教师不考虑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容和要求,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使用,而忽略了“人本”理念,利用信息技术,增加传统教学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机械地操纵机器,由传统的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多媒体的演示,颠倒主次,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学习让本来压力就大的学生更加困扰,他们只顾埋头学习知识,而缺乏和老师、同学互动的机会,也放弃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总的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技术的使用,依赖技术,片面以技术为中心,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学校管理者对媒体技术建设和应用存在认知局限

学校的教育不单单涉及教师和学生,还有领导者和管理者。目前,面对教育课程的改革,学校的组织结构、人事资源的调整都会影响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众多研究都不约而同强调校长的领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学校管理者对媒体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技术投资不足,不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往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人事、后勤等方面的管理和改革上。另外,虽然部分领导者对于媒体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怎样与课程教学相互整合,并且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良性互动,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二、生态系统理论对媒体技术应用的启示

(一)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生态性应用

1.教学中媒体技术应用的“适应性”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布朗芬布伦纳强调的是生物和整个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任何一种新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媒体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一种新技术需要适应社会,并且得到人们的接纳、为人服务。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样也要遵循生态系统理论中的“适者生存”原则,任何一种技术或媒体的利用都应该有一个“适应期”,每种媒体都有其特色和优越性,不存在超级媒体。媒体种类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价值。在使用媒体技术时,应该尊重每一学科的特点和规律,考虑课程本身的逻辑性,与学科课程相互融合,看是否能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滥用媒体,起到一种适得其反的效果。其次,是否运用先进技术、决定运用哪种媒体,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媒体技术的运用“适应”学生的发展。再者,媒体技术要“适应”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发展。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将其应用于教学后,总有其滞后的一面,教育者要在能够了解、掌握、充分发挥媒体技术价值的基础上,审时利用。科技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程,但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媒体技术还需要物力条件,没有一定资金的注入、相关政策的扶持,教学技术的应用得不到普及。

2.教学中媒体技术应用的“平衡性”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应该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由于技术的发展,实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是必然的。但是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有其固有的优势,那么,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下,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认识到传统媒体自身所固有的特点和优势。其次,要使传统媒体吸收新媒体技术强大互动的优点,新旧技术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合理分工,把握各类媒体在教学运用中的平衡。学习的实践目前正受到各种传递知识的工具的影响,这些传递知识的工具是紊乱的。而且有时甚至是互相竞争的,所以我们就需要有多种媒体的装备系统来协调这些工具的使用。比如,教师在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适合多媒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使用讲授法教学,并结合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搭配,发挥出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效果,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教学主体在生态教育系统各层级中所扮演的角色

1.教师与学生———微系统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将生态系统理论与教育系统相结合,微系统可以延伸为应用媒体技术于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作为直接参与者,教师又在媒体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富兰(Fullan)曾指出“教育改革取决于教师们的想法和做法,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堂的内容和如何进行创新”。库班(Cuban)也认为“教师最终决定着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教育”。一方面,教师要实现其角色的转换。教师的作用目前正在发生变化,权威式的传递知识的方法正在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判断学习者的需要,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考核所获得的知识等办法加以补充。另一方面,实现对媒体技术在学科或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现今,对教师的培训方式多采用一种所谓的“分离模式”,即注重的是技术本身的培训,认为教师只要掌握了计算机技术,自然就能将其用在教学中。其实这种假设是不合理的,经过培训的教师的知识技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更新,但这些教师在回到学校后在教学行为表现上却没有持久的、明显的改进。新课程改革下,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革新更注重“学的培养”。关注学生,旨在实现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使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因为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作为微系统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学生的许多特征也会影响媒体学习的效果。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方式、学习的兴趣来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媒体技术。现代科学技术与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将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应用软件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内容有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媒体,逐渐掌握现代技术的应用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面对舒适的学习环境,智能化的教学资源,学生应该合理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施有效的学习计划。[7]另外,面对如此多彩的信息资源,信息量的与日俱增让学生应接不暇,更有一些不良信息,让学生走入学习的误区,扭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习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自身收集信息、判断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理性应用媒体技术,增强信息免疫力。

2.学校———中系统中的缔造者学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其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协调各个部门和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既要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又要发挥整体的合力效应,创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学校是协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但是其领导者和管理者又不直接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学校作为中系统的缔造者,该系统要求领导者、教师和学生应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构建和谐统一的中介系统,创造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的条件,实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价值的最大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共同努力。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措施实现目标: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发展,实现校园网的建设,通过建立电子图书馆或者电子阅览室等方式实现校内教育资源的共享,进行信息的有效管理,比如教师与学生的档案管理,教学反馈与评价和学校的后勤服务等方面;建立网上学校,通过网站来了解学校的情况。教师在网上管理自己的课程,与学生交流、答疑、布置作业等;对媒体技术的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媒体教学的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学校建设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媒体技术的应用,规范媒体课程设置、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将每一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要认清学校在一定区域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应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三个方面有所体现。最后,要明确自身内部生态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生态位,根据在社会系统和教育系统中的定位,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规格、学科布局、服务面向、管理模式等。

3.社会———宏系统的推动者社会是个大家庭,犹如一把无形的手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发展,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一样,无时不刻都在受着环境的影响,遵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则。媒体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要实现新媒体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应当加快教育软件的开发,建立部级教育软件开发基地。社会重视技术的发展,学生适应技术的发展,掌握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以技术为支撑,实现终身教育,为人生的每个阶段的学习提供保障。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而使用媒体技术同样是体现教育公平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地区性差异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落后地区连基本的教学设施都配置不齐,更别提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了。这需要通过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改善资源配置不均的现象,缓解差异。政府、社会和学校处理好关系,确立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公益性等基本价值。通过各地区公民共同参与制定合理的制度来达到相对公正的教育目的,做到教育公平,保护多数人的利益,遵循教育、学术自身的规律,为教育的发展做有力的铺垫。此外,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反馈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因此政府财政拨款政策应该向教育资源倾斜,满足每一位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媒体技术的需要。同时要意识到,教育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一部份人的责任,我们要鼓励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广泛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

三、结语

社会是个大系统,包罗万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个小系统。从其微观角度来看,从横向来说,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对象是整个社会里的一切人;从纵向来说,教育内容关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教育对象贯穿人一生的各个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对着教育资源的竞争逐渐扩大,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要定准各自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基本地位,认清自己在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更好地适应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需求。现在,在我国很多地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媒体技术投资费用还不够,当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训练出专业人员和设置必要的设备。我们可以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整个社会成员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号召每个人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发挥特有的创造能力,促进大众媒体技术的发展。综上可知,师生、学校、社会在促进媒体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理性应用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配合的“三位一体”,我们要构建技术应用一体化体系,实现微系统(教师和学生)、中系统(学校)、宏系统(社会)三种力量协调发展,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出全面性发展的人才。

作者:杨欢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污染生态学论文 下一篇:实验教学生态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