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

时间:2022-09-21 11:58:03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已有非常多的外贸公司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之下正在努力尝试不同国际贸易方式中的融资方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及范围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的主体向多层次扩展,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呈现出多样化且新业务不断推出,对外贸易业务加速发展,与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亦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性和专业化,然而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长和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国际、国内两个贸易市场,融合着商业和银行双重信用,因此存在诸多风险。对于我国生产厂家、贸易公司以及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把握机遇,扩大国际贸易融资,揽收国际结算业务,最大限度地获取融资效益和中间业务,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成为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一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中国海关初步统计,2010年1月至1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772.77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出口增长33.0%,进口增长40.3%。面对这种贸易发展形势,如何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是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重点。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操作管理较粗放,还没有完全建立各种融资业务的严格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开展的国际融资业务以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为主,而像国际保理和福费廷等较复杂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小。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

从国内方面看: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认识不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开展以存贷款等国内业务为主,而相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地开展的就少了很多。虽然这几年商业银行也开始重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但这与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相比,有不小差距。再则,我国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认识普遍过于极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不需实际动用资金,只需出借单据或开出信用证就可以从客户赚取手续费和融资利息,是零风险业务;二是当出现问题后,又认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很大,采取的措施又导致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比一般贷款难,审批时间长,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

(二)我国各银行融资业务无序竞争进一步导致了风险的加大。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各银行纷纷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竞相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对企业客户的资信审查和要求也越来越低,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三)我国缺乏高素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人才。

我国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相对国外时间要短,充分熟悉全部流程的业务人员有限,相关从业人员只熟悉国际结算而缺乏财务核算和信贷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无法从企业财务资料和经营作风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国际业务的产品功能和市场效果,对其风险也就缺乏了强有力的控制力度。

(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质押、抵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与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融资常用的术语和做法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

(五)我国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

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互相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从国际方面看:

首先、现在信用风险仍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首要风险。某些国外客户的欺骗行为会给我国银行带来风险。其次,现在国际市场行情千变万化,在我国出口的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季节性因素变化,出现廉价优质的替代品,商品过时滞销,或由于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时,国外的融资客户就会出现拖延甚至不赎单,对单据百般挑剔,要求降价或者找各种理由拒绝付款。

二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成因分析

银行方面的问题:

(一)银行对融资申请人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和过于追求市场份额。

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对银行的贸易融资风险审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银行相对重视企业财务因素审查,而对企业销售前景、管理水平、市场潜力等非财务因素的审查则不够重视,这就可能导致因银行不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而造成融资风险。再则,由于银行间竞争激烈,各银行纷纷仓促对外承揽业务,对部分自有资金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经营效益低下、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风险认识不足,没有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把握其资信状况和企业运营趋势,埋下风险隐患。

(二)银行自身技术手段落后,内部管理不力,违规操作的问题。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技术性较强,需要有相应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体系运行系统加以支持,这就促使银行对内部营运机制进行不断地改善和调整,使整个业务在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的情况下高效运转,而目前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不足,很多操作需要人工完成,容易发生操作失误。

(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

当今世界,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人才缺乏,有限的人才资源也集中在管理层,各家银行从事贸易融资业务的人员,对贸易融资业务的产品特点、外贸、外汇等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够透彻,无法从企业财务资料和经营作风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国际业务的产品功能和市场效果,大大增加了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企业方面的问题:

(一)进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缺少有效的防范措施。

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风险大,涉及的风险种类多,但尽管如此,它们是可以预测、能防范的。然而在实践中,那些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并没有得到具体应用。

大多数进出口企业还沿用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交易方式,对出口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证业务的层次上。就国家风险来说,在我国还没有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国家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多数情况是通过主观判断。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企业逐步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处于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以及经历的沉痛教训,一些企业在建立出口风险机制、利用外部的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大多数进出口企业仍然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很好地利用出口信用保险。

(二)进出口企业缺乏复合型的高素质业务人员。

虽然我国的进出口企业,特别是国有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

易实践中不断探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外贸水平和人员素质,距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当代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国际贸易方式也已从过去的单一的商品贸易发展到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三者并存的局面。贸易融资方式千变万化,日新月异,已从简单、传统的结算与融资的结合,发展到多种融资手段的复杂结合。面对这些变化,我们的外贸人员的知识更新明显滞后于形势。特别是对于初入外贸领域的企业,对复杂的国际贸易风险缺乏应有的估计,对一些国际贸易术语缺乏起码的知识,为了拿到订单,轻率地接受了国外进口商的建议使用DEQ术语,却不了解自己承担了多大的潜在风险,更不会利用银行的贸易融资来避免风险。且对国际贸易融资,如何灵活运用融资手段吸引进口商,从而做成交易,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常常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甚至陷入其设下的圈套。

政府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没有对国际贸易融资创造完善的法律环境。

国际贸易结算及融资涉及不同国家之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与支付,当贸易对象国出现政局不稳、战争、战乱、外汇管制及制裁等因素,都可能使国际贸易合同难以履行,从而使银行的贸易融资蒙受风险。此外在我国,一些专门的法律有缺失的问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质押、抵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与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融资常用的术语和做法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例如,押汇业务中银行对单据与货物的权利如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务关系如何,进口押汇业务中常用的信托收据是否有效,远期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已经承兑的汇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止付等。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大大增加。

(二)我国的进出口信贷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进出口银行及以其为基础的出口信贷发展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出口信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出口信贷多头经营,分工不合理。

第二,缺乏业务创新。政府有关部门及出口信贷机构对发达国家业务及发展趋向没有深入的研究,出口信贷业务只能用于支持资本货物出口的旧观念还没有改变,使出口信贷支持外贸发展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第三,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定位缺乏立法保证。虽然从设立的初衷和目前情况看,进出口银行发挥着我国官方出口信用机构的作用,但至今国家没有立法确立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地位。

(三)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进出口企业仍然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很好地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导致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没有大范围开展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承保能力有限。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需要有财政资金做后盾。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还需要有一定的融资渠道,政府应通过贷款、贴现等方式向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注入资金,保证其支付能力。

第二,承保条件有限。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出口和投资多集中在国外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望而却步的第三世界国家。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银行首先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设置合理的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组织结构,提高国际贸易融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来减少风险;其次政府要通过完善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出口信贷体系,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来减少风险;最后,企业也要努力提高进出口企业业务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上一篇: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性投资问题的探 下一篇:我国寿险产品市场垄断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