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景教学

时间:2022-09-21 11:55:47

论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景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首要的目标。重视这一目标的达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性之所在。这是因为在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人,人的思想最后形成取决于是否能得到心理上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景,以更好地取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重视情景教学有利于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过去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往往忽略能力和情感目标。面对当前的一些青少年出现人际关系紧张、行为残忍、有暴力倾向的现象,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单纯的知识教育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采用情景教学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它剔除了情感因素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有助于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我们在教学“珍爱生命”的时候(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如果我们教师只是空洞地讲述生命有多么重要,我们要关爱生命等,学生会觉得抽象,似信非信,不会有多少情感体验,如果我们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或创设一个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珍爱生命,这样能更好地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教学过程实质是师生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师的包办代替、不放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大敌。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而我们的课堂不是事先铺设的铁轨,教学过程也不是准时经过的列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实际事例入手,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景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情景教学是开启学生求知心灵的金钥匙,是唤起学生求知兴趣的重要途径。

第三,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实质。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些政治理论知识较抽象,教师如果满堂灌,即使语言表达再生动,逻辑性再强,作为初中生听时间长了,也难免感到枯燥厌倦、兴趣寡然。情境教学则避免了这一教学的误区,可以紧扣教学内容,设置特定的情景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深奥为平易,使学生易于理解,吸纳理论知识。

第四,有利于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动态课堂氛围。情景教学基于学生中心原则,把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去关注问题,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互相碰撞、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形成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更容易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第五,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域文化如决堤之水汹涌而至,由于文化撞击所造成的价值观念冲突,不断地从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等方面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由于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对外来文化的良莠分辨不清,加之他们对我国的国情和历史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他们很难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突出地表现为价值观的动荡不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时期,许多传统价值观念系统逐渐丧失其功能,而新的价值观念又零散杂乱而不成系统。在这种新旧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中学生很难根据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使他们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无所适从的境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学生不论干什么都“跟着感觉走”、感到“没劲儿”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偶像崇拜所导致的“追星”心理,使他们由崇拜偶像而导致模仿偶像,缺乏必要的辩证分析与选择。这是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发展都未完全成熟,认识能力以及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都很有限,对社会上的人与事缺乏了解,有时仅凭报纸,影视作品中的只言片语,就对某人产生了崇拜之情,这不能不说是中学生心理的幼稚性的一种表现。当然,正当的偶像可以使中学生产生行为上的动力,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偶像的行为模式去行事,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有很多中学生把一些负面人物当做偶像,或只从表面现象出发,而未深入了解偶像的内心深处,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事实上,偶像是中学生为他们自己的发展所设立的一个参照标准,表明中学生已能依据他人的行为来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了。如果能抓住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由教育者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偶像,那么他们就能按照社会的要求来发展。

总之,政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政治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电子信息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探析心理学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下一篇:落实有效教学理念 构建高效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