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控制不良之我见

时间:2022-09-21 08:59:40

社区高血压控制不良之我见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140mmHg,舒张压≤90mmHg。如果成人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5mmHg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2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病的最初症状多为疲乏,时有头晕,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血压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加重,头痛甚至恶心、呕吐。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等引起血压迅速升高时,症状明显。但是有的病人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高血压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国内本病患病率7%~10%。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及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在基层社区对高血压疾病的普查和治疗,发现基层社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出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血压控制不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医源性因素

基层医生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治疗的目标认识不到位。在农村社区,仍相当一部分医生专业素质差,有个别医生甚至不会正确测量血压,存在错误观点及认识不足:①认为中老年人动脉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尤其是收缩期血压的增高属正常现象,不需要药物治疗的错误观点。事实上老年人血压高是由于主动脉为主的大动脉硬化,弹性降低,左室射血时动脉壁不易扩张引起的。科学研究发现,不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对人的生活质量、靶器官损害等均是有害的,收缩压升高要比舒张压升高危害更大,所以要重视对收缩期高血压病的诊治。②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及时停药,认为不停药会把血压降至正常以下,加重心、脑、肾供血不足,心血管事件反而恶化的错误认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血压降至正常后,应当适当减少药量或者用其他较缓和的降压药物代替来维持治疗,这样血压不但可以控制至目标水平,而且不会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更不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如果高血压病人血压得到控制后一旦停药,一般2~3周后血压就会回升,并且再用原来的降压药物就较难控制,造成血压波动大,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③对一些顽固性高血压及中重度高血压只一味加大单一药物的剂量,认为这样降压疗效快的错误认识。采用单一药物,随着时间和药剂量的增加,患者容易引发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中、重度高血压和并有靶器官损害及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加大,往往而被迫终止治疗。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当采用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更容易达到较好的降压控制目标。④在降压过程中只重视降血压,而忽略高血压病人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把器官受损的程度。

研究表明,吸烟、肥胖、胆固醇升高、左心室肥厚、糖尿病等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血压升高也可增强这些危险因素对肌体的有害作用,所以在降压过程中要兼顾对影响高血压预后因素的干预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

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不到位:现在相当一部分患者不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知识知之甚少,忽视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

患者本身因素

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特别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认为无头痛头晕感觉即安全,是药三分毒,尽量晚吃或少吃降压药,无症状不服药,等到有异常感觉大多为中风时,才想起治疗,为时已晚。也有患者过于紧张,一旦发现血压高,恨不得立刻就要把它降下来,甚至随意加大剂量,这样极易发生意外,尤其是血压较高的中老年患者,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用药不当,包括选药及服药不当:①睡前服药,当人入睡后,新陈代谢降低,血液循环减慢,血压也有一定程度下降。如果睡前服药,2小时后药效达到高峰期,此时血压下降,血流变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中风或心肌梗死。②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有很多种,作用和降压机理也不完全一样。降压药物类型不对,降压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有时患者还以为降压药不灵。③频繁改变治疗方案,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在一二天内就把血压降下来,他们用药几天后血压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更换药物,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种药尚未起效就换用了另一种药物,总是劳而无功,导致血压不稳定。另外,某些药物突然停用,还会导致血压反跳,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等药物。④认为新药、贵药、广告宣传的药就是好药,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如何选用是有讲究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因素选择用药。

忽视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的原因目前虽不十分清楚,但除年龄、遗传等不能改变的因素外,大多与高盐、高糖、高脂肪饮食、吸烟、酗酒、运动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许多患者只管服药治疗,却忽视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结果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讨论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提醒我们基层医生,治疗高血压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求我们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指导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预防高血压。干预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逆转靶器官的损伤,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其死亡率,从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上一篇:论举证倒置与护理文书 下一篇:新农合制度下乡镇卫生院生存困境的原因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