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师德建设论文

时间:2022-09-21 08:24:05

民办学校师德建设论文

一、民办学校师德建设特殊性

近年来,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部分地区民办学校在校生数量甚至可以与公办高职院校相抗衡,不断冲击传统二本院校的地位。但是,从文化底蕴来看,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时间不长,仍处于初期阶段,学校性质、办学机制和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特殊性,与公办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一)民办学校性质的特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因此,民办学校属于非事业性单位,但民办学校管理方面,却按照事业性单位和公办学校来进行。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不管是在升学、就业,还是奖助学金等方面,民办学校学生享有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的待遇;但教职工待遇方面,由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分别处于不同的体制之中,因此民办学校教师难以享受和普通公办学校教师相同的“国民待遇”,如参照社会企业为教师缴纳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险金。虽然民办学校教师同公办学校教师一样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但他们的企业待遇与公办学校教师的事业待遇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民办学校教师较于公办学校教师缺乏被认同感,心理落差较大。

(二)民办学校办学机制的特殊性

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其资金来源不同。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个人或集团投资、学生的学费或者社会捐赠等。民办学校在管理模式上主要是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目前董事会制度不是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必然出现一些不民主的情况。激烈市场竞争中,办学者通盘考虑学校的发展,在校舍、生源等关系学校生死存亡的方面投入较大,而在师资配备、教师待遇等方面投入较少,省之又省。定量的资金来源,必然会导致投入此消彼长的情况。虽然说学校属于非盈利性单位,但很多办学者未能站在广大教师生存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然而,由于办学机制不同,事实情况与之存在较大出入。多数民办学校努力挖掘教师工作潜力,不注重教师培养和教育,不关心教师疾苦;学校缺乏相应的医药报销等政策,无法应对教职工出现意外或者患病住院等情况;社会福利待遇不能落实,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形成鲜明差别。因此,民办学校教师普遍缺乏“归属感”,拥有临时雇用思想,打工观念,缺乏敬业精神,谈不上事业心。

(三)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特殊性

民办学校的员工主要包括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任课教师队伍、专职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这些员工主要采用的是聘用制,从其他单位各个岗位上逐渐挖掘培养形成。

1.行政管理人员

民办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指负责学院管理的人员,分为高层学校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包括两支队伍,一支是党员干部队伍,一支是行政管理队伍。高层领导主要是离、退休的公办学校的前校长或书记,教育主管部门的前任领导,与办高等教育相关的银行等企事业单位的前任领导等。他们要么担任高级顾问或名誉校长,要么负责学校常务工作直接担任领导,基本上都能较好地帮助民办学校办学人把握学校发展大方向,使学校在快速发展中尽可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中层管理人员有的来自政府部门的退休干部,有的来自各学校的退休教授,还有的是部队转业的高级军官,也有自己培养的年轻教师和个别本校优秀毕业生。基层管理人员多为青年教师。

2.任课教师队伍

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任课教师队伍应成为民办学校的主体,并且其待遇应该高于其他人员。民办学校的任课教师从其年龄结构上看,存在较大断档,主要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和从公办学校聘任的离退休人员,同时还有极少数的其他学校的兼职教师,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学校的一部分管理人员还偶尔兼职上课,所以民办学校教学队伍中的主力军是年轻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不足,且缺乏引导,成长较慢。市场经济的巨大压力、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不对等的社会保障、学校不完善的管理体制都使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丧失了兴趣,呈现出较大流动性。

3.专职辅导员等学生管理人员

在国家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情况下,招生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民办学校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质量相对较低但人数不少的生源,因此,对学生管理工作比较重视。学校建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和一支庞大的专职管理队伍,从学校到系部的专职学生管理人员,既有一般管理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也有直接面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这其中辅导员的任务较为繁杂,他们全天候为学生服务,从学习到生活,从教室到寝室,从开学到假期,学期中间的请假、离校都必须获得辅导员批准,因此,民办学校的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威严不可侵犯,甚至任课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地位都与之难以匹敌。这支队伍的工作比较特殊,在办学者看来不需要高学历,因此,以本校毕业生为主,补充一些其他院校刚刚工作的大学生,他们都比较年轻,有活力、有创造力。

4.后勤保卫人员

民办学校还建有一支庞大的后勤服务和安全保卫工作队伍,这部分人员负责学校运行所必须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工作。虽然他们也在学校,但由于与教学工作关系不甚密切,因此在多数民办学校教职工的统计中,大都不计入学校教师系列。这些人员与学生接触频繁,在环境育人中也肩负着重要责任,培养大学生也少不了他们的努力,所以,探讨学校教师的师德问题,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民办学校教师的师德状况

民办学校近些年来能快速发展,既有国家对民办学校相对宽松的招生政策的外部原因,也有民办学校自身艰苦创业精神和灵活办学机制的内部原因。良性发展的民办学校对我国教育事业真正起到了补充作用,但由于民办学校的特殊性,办学过程中还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仅在师德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人员的师德问题

民办高等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从公办学校退休的教授,相对来说比较高效、比较务实,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得过且过混日子,把民办学校当做养老院。有的院系领导组织学生搞培训,收取高额培训费用,不从学生本身考虑问题,更不关心学生能否学到东西;还有的领导忙于兼课挣课时费,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尽责。

(二)任课教师的师德问题

民办学校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能做到为人师表、爱国守法,没有什么大的纰漏,但也有部分教师在工作态度等师德方面存在些许问题。如缺乏敬业精神,工作热情不足,只是简单完成工作任务,讲授书本知识,做不到因材施教,只照本宣科;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管不问,学生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课堂之上睡倒一片,手机、电脑也凑热闹,只教书不育人,不关心学生的思想问题,导致校园恶性事件常有发生;部分教师只关心个人得失,忽视学校集体利益,无视学生前途,应付了事。

(三)专职辅导员等学生管理人员的师德问题

民办学校的专职辅导员大多能尽心尽责完成繁重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但很多人在管理学生时只按硬性规定,缺乏人文关怀。甚至有少数人参加工作不久,学历水平较低,个人文化水平和修养有限,再加上缺乏经济基础,逐利思想相对较重,缺乏教师的职业责任,出现一系列失德现象。有的辅导员经常组织学生办理各种证书,收取高额费用,大发学生财。另外,由于辅导员在学生奖助学金评定以及学期评优、个人入党等方面还有较大话语权,经常出现学生请客送礼等不正常现象,甚至还出现辅导员侵占奖助学金等现象。

(四)后勤保卫人员的师德问题

在学校没有将民办学校后勤保卫人员纳入教师序列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有不少人没把自己当成学校教师,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以学校教师的师德标准来要求自己,认为教书育人事不关己,经常做出一些不应该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事情。如学校食堂多次转包,饭菜价格垄断性涨价,损害学生利益;保卫处出现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情况,没有对犯错误的同学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等等。

三、提高民办学校教师师德的对策

民办学校师德建设是关系学校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各个学校常抓不懈的任务,必须立足民办学校的特殊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师德建设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

(一)建立完善的师德法律法规体系

民办学校的师德建设既有与公办学校相同的一面,也有其特殊性,在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应考虑民办学校自身特点。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制定民办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借鉴公办学校教师师德规范的基础上,加入民办学校艰苦创业的特点,引导教师们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实实在在教书育人。

(二)政府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支持

民办学校教师同样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力量,同样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此,应切实落实对民办学校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扶持,全面改善民办学校的生存环境。首先,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问题,采用与公办学校一样的事业编制,这要求提升民办学校教师队伍水平,学校要制定有效的淘汰机制,将“南廓先生”扫地出门。其次,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在养老、医疗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一样的待遇,彻底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民办学校重视师德建设,建立自上而下的良性循环机制

师德建设单靠教师内在的自律自省是乏力的,应推行自上而下的监督约束机制。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常态化的监督机构,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师德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促进广大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同时,树立师德模范,加强宣传,营建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让教师们在愉快融洽的环境中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水平。

综上所述,民办学校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立足于民办学校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解决广大教师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民办学校师德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既是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作者:张伟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上一篇:民族大学生道德教育论文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