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思维·过程

时间:2022-09-21 05:58:24

自主·思维·过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它们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两者必须整合发展。因此,在英语课堂的教学功能上要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和愿望,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新意识。

一、探究自我学习:发挥学生自主评价的杠杆作用

根据《新课标》修订的牛津中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和七年级使用)已在单元板块中新增了“学生自我评价”板块,强调了对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自主评价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下同)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时,特别增加了一个课时Planning for the dream(第四课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以下是一段课堂实录。

T:Hello,boys and girls.We have known their plans for the weekend. Can you tell me your plan for the dream?And how to do?

S1:I want to learn English better.

T:Very good.Most of the students have the same dream.Can you tell me how to do?

考虑到学生对此交流有难度,笔者提供了一张名为“Planning for learning English”的表。(见表1)

表1:Planning for learning English

学生很快就领会要求。因为学生词汇量有限,允许学生英文中有中文。一位学生的周六计划如下:

我在评价该生计划后,向学生出示了一张表,请学生根据此表填出最近一次试卷练习的Self-evaluations,第二天交给我。表2是其中一位学生的Self-evaluations。

表2:Self-evaluations

(注:上表根据学生钢笔填写的内容进行输入,其中有部分本课未涉及,如技能分析中“说”和“读”的部分,故学生没有进行自我评价。)

笔者在之后的学生英语学习测试和练习中发现,就是增加的很平常的一课时,它培养了一种对学生语言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即发展了学生语言学习和评价的自控能力,有部分学生已经在持续使用这样的自主学习计划和自我评价检查(家长会上与部分家长的交流中得知)。

二、激活真实思维:提升学生用语言去做事的能力

课堂就像是生活的一个缩影,应该是一个可以听到学生不同的学习声音的地方。现代外语教育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激活真实的思维。对这一点,笔者在一次调研听课中深有感触。

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4B Unit 7 At a snack bar第二课时(B、C、D板块)时,前面的问候、复习和新知的呈现等环节设计合理,课堂气氛也很好,学生学习状况不错。然而,接下来的巩固环节出问题了,教师要求学生在C部分对话训练中,先进行同桌表演,然后由学生到前面来表演对话,学生积极举手,教师点了一组学生(交流内容是由学生自选的教材上的图4)对话,由于比较顺利(后与学生交流时,了解到是昨天教师指定的),又叫了一组学生交流自选图2所示的情景(后与教师交流时得知,是由于前面比较顺利,时间有剩余,还因为这位教师预设规定不同时间段讲解不同的内容)。

S1:What would you like?

S2:Some pies,please.

S1:(很着急,低声说)and a cup of milk.

S2:(没有反应)

S1:Anything else?

S2:A cup of tea.

(S1和坐前排的几个学生低声对S2说:不对,要说“No,thank you.How much are they?”)

S2:No,thank you.How much are they?

S1:Eight yuan,please.

笔者听到教师要求学生交流图1的对话示范如下:

S1:What would you like?

S2:Some sweets,please.

S1:Anything else?

S2:No,thank you.How much are they?

S1:Ten yuan,please.

S2为什么就不能分开要食品?为什么在第一个话轮时一定要说“Some pies and a cup of milk,please.”?为什么在第二个话轮上一定要说“No,thank you.How much are they?”而不能再买“a cup of milk”呢?

在这个有二次话轮的交流上,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对此进行肯定,而不是死抠框框。但正是由于教师的这种不明朗的态度,导致在后来的拓展环节,学生缩手缩脚,害怕出错,怕“秋后算账”(因为是公开课,出问题后老师要找谈话的)。而学生越是怕错,越是容易出错,随后的一位学生在对话中由于紧盯着教师的表情,紧张之下回答“What would you like?”时竟说出了“Some snack bar,please.”,学生哄笑不已。显然,课堂学习气氛是可想而知的。语言的交流是灵动的,信息处理的输入和输出是交流者综合自身的各种因素而产生的,让学生用自己真实的思维、用自己的语言去做事时有差异是完全正常的,而这恰恰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

三、强化过程应用:给予学生生活的体验和语言建构的实践

只有解下学生的思想包袱,才能让他们放开手脚,尽可能地吸收和建构自己的语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现代外语教育重视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和建构自己的语言。同样还是这位英语教师,在与笔者交流后,对4B Unit 7 At a snack bar第二课时(B、C、D板块)进行重新设计,在另一个平行班进行教学,在进行到拓展环节去设计的快餐店买东西时,教师扮演顾客示范不同的买法。如:买了一种东西后,售货员问“Anything else?”,再买;还有,一下子买三种不同的东西后,在售货员问“Anything else?”时,回答“No,thank you.”。

在示范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自己作为顾问,看看、听听,负责回答咨询,不参与买卖交易,并鼓励卖方要积极热情,买方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双方有问题可以找顾问。学生果然与此前的表现完全不一样,他们能更自如地使用买卖物品的交际用语,并且,根据他们的买卖意愿,拓展了如矿泉水Spring Water、碳酸饮料Sodas、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等。下课铃响后,学生还在进行没有完成的买卖,同来听课的两位老师也不由发出感叹:原来学生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是如此的积极、专注和好学。实录其中的一段买卖对话:

S1:What would you like,boy?

S2:(做满头大汗状)I’m thirsty.I’d like a bottle of orange juice.

S1:Sorry,it’s out. Would you like some Spring Water?

S2:Great,a bottle of Spring Water,please.

S1:Anything else?

S2:Yes,I want to read a newspaper.Can you give me a hand?(此句为学生用中文咨询教师后学得)

S1:Here you are.You can sit beside the table,drink the water and read it.

S2在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在买一瓶饮料的过程中,居然想做的是坐下来边看报边喝矿泉水。这就是学生自己想要的生活体验,在这样的体验过程里充分享受自我建构语言的快乐和喜悦。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拥有一个健康良性的语言学习平台,使得“课程标准和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成长真正形成一种默契的良性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的核心价值”(陈力,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杨巷小学)

上一篇:创新作业,拓展个性化学习的舞台 下一篇:“四步情感教学法”让音乐课堂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