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命安全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时间:2022-09-21 04:23:10

美国生命安全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中小学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个家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分析了美国生命安全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生命安全教育;启示

近年来,关于中小学学生意外死亡事件不绝于耳。中小学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个家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险,同时还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最担心、害怕的事情就是发生安全事故。鉴于此,学校该建立怎样的安全工作机制,尽可能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遭遇重大安全事故,学校如何应对?如何加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让学生能够警觉到潜在的危险,自觉的远离伤害?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在遭遇安全事故能够沉着机智应对,顺利脱险?这样一些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美国生命安全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一、美国生命安全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一个高度移民化的国家,尽管存在各种文化差异,但是整个社会都非常重视中小学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1.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社会合力。美国政府认为,保障学校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保证学生生命安全不仅仅是学校自己的事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司法部门、社区组织、社会媒体、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因此,美国学校在制定安全计划时,注重与其他社会力量形成协议,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社会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1]例如,美国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几乎所有的警察都与中小学校合作,从一年级就开始行人、自行车安全教育,除在课堂教育外,还到实际现场教驾车(需达到法定年龄),同时提倡中学生鼓励父母积极参加安全驾驶项目。

2.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美国政府规定,每个学校都要制定安全计划,此计划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所在地点等主客观条件来制定。而且,学校安全计划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依据安全规章制度的规定,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学校安全工作督导评估以及此后的总结反馈等,确保学校安全工作列入日程。

3.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安全训练。美国政府要求每一个学区、每一所学校都要制定具有操作性的详细的应急预案,主要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参考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建议,协调法律实施部门、社区危机情况服务部门和媒体部门等。每一项工作分工明确有专人负责,每一成员的职责清楚明了。但仅有预案还不够,美国还要求针对应急预案进行长时间演练,以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知道该做什么及如何做。同时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套到位,一旦危机情况发生,学生与教师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能够沉着应对。

4.生命安全教育突出学校的主动性。美国学校并不忌讳谈自己学校的危险性境况,而且要求学校公务人员要注意学校附近的危险性人员,同时注意具有危险性的学生转入或在学区内就学。在学校中公布危险性的境况与人员,希望学生引起注意与重视。另外,要求教师在学校中进行走访,与学生交谈,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忧虑,并鼓励学生、家长及时向学校报告危险性情况,共同研究处理对策。[2]

5.设身处地,寓生命安全教育于游戏之中。美国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充分考虑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采用体验教学,寓教于乐。美国教师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一方面,尽量保障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们玩耍,也尽量维持设施能提供给孩子以运动经验获得的功能,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积累具体的经验教训,形成防御危险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安全教育与孩子们的游戏联系在一起,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体会到什么是安全,逐渐养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

二、对我国的启示

从美国生命安全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它的显著特点在于:政府重视、学校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讲究实效。当前,在我国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显得尤为迫切,美国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1.建立长效的安全工作机制。学校安全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失去了安全,教育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搞好校园安全,确保师生有一个安定、安全的学习环境,越来越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3]为切实完成这一任务,学校需建立长效的安全工作机制,并做到落实到位,执行有力。具体包括:第一,安全工作计划制。学校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学校由校长负责组织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本校的实践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计划,保证学校安全工作常态化。第二,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对本校的教学区域和生活区域进行划片分区,落实安全责任人,并挂牌公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便于师生监督,通报情况。第三,安全隐患排查制。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区域、生活区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记录在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第四,安全工作考核制。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对各安全岗位进行定期考核,通报考核结果,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单位和人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达到要求。

2.构建生命安全教育社会支持网络。中小学学生的生命安全,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学校事无小事,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我国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47条明确规定:教育、公安、司法协助、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根据这条法规,学校作为生命安全教育的主导者,应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构建生命安全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不但有责任教育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树立生命意识;而且有责任教育学生学会安全知识,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家长有责任教育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能够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警方有责任打击一切威胁学生安全的暴力行径,为校园周边创造安全的环境;街道、社区有责任建设基层的防范网络,让学生上学、回家没有后顾之忧;媒体有责任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宣传报道,让一切危害学生生命安全的事故得以曝光,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学生的安全意识;每个公民有责任和义务在孩子可能面临危险时给予及时提醒和帮助……只有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安全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才有可能为中小学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

3.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安全训练。学生安全事故多为一些突发性的,一旦发生,不可避免给学生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是,如果提前采取了安全防范措施,事故一旦发生,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如果预案能够较好的发挥作用,则有可能把伤害降到最低限度。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多以说教形式为主,缺乏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仅仅依靠单一的说教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效果较差。因此,学校不但要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而且要针对预案组织师生进行各种紧急事故的演练,通过逃生、救护演练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防护、自救的实际能力。

4.学生能多途径、多渠道获取安全知识。[4] 2008年3月,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在新闻会上表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中小学学生事故有45%是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8%的事故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27%的事故由于社会交通、治安等原因发生。由此可见,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导致安全意识淡薄,这是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问题之所在。因此,学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保障学生能多途径、多渠道获取安全知识。具体的途径和渠道有:第一,学校自编安全手册,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编相应的安全手册,安全手册要体现短小精悍、简单明了、学以致用;同时依托安全手册,开设生命安全课程。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寓教于乐,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学习安全双丰收之功效。第二,组织课外安全主题活动。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鼓励全体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自主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主题活动,包括安全教育宣传月、演讲、小品、游戏、角色扮演、竞赛等,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普及安全知识。第三,学校主动与媒体联姻,利用媒体加强安全宣传。媒体是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学校主动与媒体联姻,利用各种传播平台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如与电视台合作,制作安全教育宣传专题片、安全教育公益广告等;与广播电台合作开设安全教育专题节目;与报纸、网络等媒体合作,开辟安全教育专题栏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普及安全知识的立体网络,提高公众、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安全意识。第四,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教育,其优势是无人能取代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安全常识,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其它的途径还有社区宣传、孩子自学或与同伴交流探讨等。

参考文献:

[1] [2] 张献. 国外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3).

[3] 刘恒. 建立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 [J].人民教育,2005(3-4).

[4] 刘艳虹、顾定倩、张树东. 学生安全知识获得途径及安全教育形式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 (11).

上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与实... 下一篇: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