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验生长经验

时间:2022-09-21 03:55:36

摘 要:基本活动经验是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包括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实现对知识理性掌握的基本前提,也是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必要支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对话汲取间接经验,是培养小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生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即将传统的“双基”正式改为“四基”。数学活动经验再次被重新关注,并成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用经验生长经验的一些做法。

一、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

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有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原有经验为基础,而经验的获得又通常是从操作性的活动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获得的过程,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基本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知道圆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这时学生就产生了思维的困惑,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元硬币、圆形瓶盖、圆形胶带等物体,同桌合作进行探究、验证,圆的周长为什么等于π乘圆的直径。学生们通过操作发现,不管是一元硬币、圆形瓶盖,还是圆形胶带,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所得的长度,都大约是这个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教师趁机引出书本中的“你知道吗?”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知道了刘徽曾用使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去逼近圆周的方法(即“割圆术”),知道了祖冲之研究出的关于圆周率的密率和约率等相关知识,进而真正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理解了为什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二)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

数学活动是经验产生的源泉,经验的产生离不开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能形成必要的基本活动经验,活动为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提供了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通过努力获得必要的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通过先让学生观察同一时间内树高与树影长、人高与人影长、竹竿高度与竹竿影长之间变化的现象,发现实物的实际长度与影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再通过测量、计算,理解树高与树影长、人高与人影长、竹竿高度与竹竿影长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在同一时间内物长与影长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根据这一关系,可以灵活地求出物长或影长,从而学会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灵活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一教学活动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在运用中获得直接经验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检验学生获得的经验是否正确,关键是看学生能否正确地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而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又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的基本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性质,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了特定的生活情境。商店里有以下商品:书包105元、文具盒5元、铅笔1元、练习本2元、皮球80元。小明带了142元钱去商店购物,他想买一只书包,可以找回多少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列出了算式“142-105”,在学生列竖式计算后,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小明带了一张100元的和42元零钱,小明可能会怎样付钱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立刻回答出可以直接付一张一百元的,再付5元,现在小明身边就剩下37元。还有学生想到了书包105元,可以先看作100元算,所以先减去100,因为少算了5元,所以还要再减去5元。教师适时提问,可以怎样列式呢?学生很快就想到了“142-105=142-(100+5)=142-100-5=37(元)”,减法的性质在课堂中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也再一次在运用中得到了丰富。

二、对话中汲取间接经验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事实上一个人的实践总是有限的,一切事情都靠自己通过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是不现实的。因此,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当然,学生在接受间接经验时,是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内化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的。

(一)与文本对话获得间接经验

文本不仅指纳入课程的、负载着体系化知识的教科书,还包括与教科书配套的相关课外阅读书目,它们构成了课程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主要载体,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前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又通过简洁的过程将这些知识获得的过程呈现出来,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能很快吸收前人的学习经验,形成自己的经验。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年历表,通过对比发现虽然年份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每一年中都有12个月,但这12个月中有31天的月份,也有30天的月份,还有一个特殊的月份二月,二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学生再通过阅读数学书懂得,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当学生对二月的天数变化产生困惑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阅读年月日的相关补充知识,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为什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为什么每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通过阅读,学生们也了解了数学家们在探究自然现象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而更坚定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经验得到了不断的丰富。

上一篇:如此教才“有效” 下一篇:修法决定注册制改革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