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9-21 02:54:35

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完备的社会保险体系来保驾护航,养老保险制度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我国老龄化程度较高,但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建设却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并面临较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养老制度的建设,借鉴发达国家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尽快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避人口老龄化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障;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问题。2014年中国老龄委办公室消息称,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未来20年平均每年增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面对如此快速的老龄化趋势,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和紧迫。因此,了解养老保险制度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对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健全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2014年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01年到2020年是中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表明我国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今,老年人数量逐步增加,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立养老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各地政策涉及差异过大与制度整合之间的矛盾

我国中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力量悬殊,从而导致各地在养老保险政策的具体设定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保险金的具体数额、参保人员的界定、账户管理结构,抑或是资金统筹方式均有所不同,这对于未来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全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增设了难题。

(二)地方财政筹资压力过大

当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地方财政补贴,其中县、乡镇两级财政负担缴费部分的60%左右,若农保基金出现赤字也将由财政负责,面对农村养老保险这一刚性待遇的制度安排,地方财政在没有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且承担的社会事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地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可能会面临财政补贴和待遇支付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如昆山市自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后,该项目的财政预算不断加大,2014年昆山市养老金标准从最初的每月100元提高到310元、340元不等,财政预算高达3亿多,这对地方财政而言压力较大。

(三)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

目前,各地区所运营的新型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大都是以县为中心,基金运行分散,基金管理受当地行政干预较多,专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容易出现基金挪用等现象,同时由于银行利率较低、物价上涨、投资渠道狭窄、投资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养老保险基金面临保值增值困难的问题。

(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困难

虽然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所出台的农村养老保险办法考虑到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转轨问题,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转轨分担机制,而绝大多地区还处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时期,因此,新农保在制度设计方面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问题,尤其是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对养老保障的认识

为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首先需要提高公民对养老保障的认识。政府部门要对老年公民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了解到养老保险社会化的需要,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老年人能正确了解有关养老保险的政策,把有条件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都尽可能地纳入保险体系中,增加参保人数,才能有效地发挥养老保险的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功能。在欠发达地区,要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低水平起步,从而能够让更多人进入养老保险体系中。

(二)建立更高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法律

法律是社会保险实施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养老保险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建立了广覆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了社会保险的社会性。但从实际来看,城镇和农村已经出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法律,但立法层次较低,因此需要建立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三)统筹建立养老保险模式

可以从宏观高度视角统筹各地区的养老保险模式,建立制度模式相一致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有利于从全局角度对养老制度的实施以及基金的运营进行调控与监管,从而有利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与衔接:

1.改变目前以县级为平衡核算单位的基金管理和运作体制,省社会保障厅农保部门负责农保基金的监管,省、市级农保经办机构负责业务指导和日常工作检查,县级农保经办机构负责保费征收以及养老金发放等工作;2.实行农保基金的分级管理,对全省农保基金实行按比例集中存储,在省、市两级建立农保责任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制度;3.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开放式的监督机制,完善外部监督和内部定期稽核制度;4.建立农保信息化和财务管理控制系统,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使农保的决策更为科学化、规范化。

(四)减轻地方筹资压力

加大省财政对各地县、乡镇的财政支持力度,分担其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方面的财政负担,从而使得农村养老保险这一刚性制度待遇得以维持下去,这对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在经济发达地区,适当增加财政对参保对象的补助,如增加财政对农保基金的投入比例,省级财政与市、县两级财政各负担50%,对财政困难的县(市)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积极引导农民参保;2.拓宽农保资金的筹资渠道,除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外,各地政府可以借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的做法,对乡镇企业职工参加农保,属于企业承担的部分也可以在税前列支,对个体工商户参保的保费也应在税前列支;3.借鉴发达国家对农业扶持的做法,对种植大户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并将财政补贴部分划转到农保基金中来;4.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特殊资金的统筹使用效率,将农村特殊对象和弱势群体的优抚、福利和救助等财政资金,纳入农保基金的统一管理和统筹使用,从而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廖国民.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农村养老.宁夏社会科学,2009.1

[2]郑春荣.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分析.德国研究,2002.3

[3]孟祥林.农村社会养老――发达国家的历程与我国的策略选择.今日中国论坛,2009.1

[4]李宗华,许淑华.“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反思与前瞻.农业经济,2009.2

[5]李宗华,许淑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上一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下一篇:健康养猪的空间环境与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