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到底探究什么?

时间:2022-09-21 01:58:20

探究性学习到底探究什么?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时展对教育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勇于正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失误,科学理解并积极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才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失误 ;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融入了生活活水,充满了灵动性、研究性,处处可见探究的氛围。应该说,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表现,更是语文教学本身的一大进步;因为学习者积极参与、认真探究了,甚至相当一本分知识已经内化为学习者的可再生性知识或者历练为一种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一些与新课程改革并不和谐的音符,甚至是对新课程的误解,甚至是对新课程的扭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探究性学习的泛化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任意安排或者不科学安排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应该识记的知识却要合作探究,应该理解的知识却要合作探究,应该运用的内容却要合作探究……随意安排探究性学习而不顾探究性学习的科学性。

2 探究性学习的形式化很多老师,在各种规模的公开课、比武课、示范课上,不是依据学习内容而确定学习方式,而是应用学习方式而进行学习,过程程式化以及操作机械化是其主要表现。这样的课上下来,表面上看很是活泼,教学方法也可谓灵动,可就是没能让学习者的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

3 探究性学习的肤浅化根据所学,特别是具体的学情,进行科学探究是必要的,但是,在探究过程中,由于组织教学能力差,或者组织不科学,或者组织不精心,或者宏观调控课堂能力差,或者缺乏具体的指导能力,所谓的探究实际上形同虚设,或者是摆花架子,或者干脆成了作秀。这样的探究,往往是学习者刚刚进入角色还没有收获什么就被教师武断地暂停,要么探讨的兴趣正浓就被老师拦腰斩断。总之,非常有价值的探究内容最终由于组织者的不精心而搁浅。

4 探究性学习的专制化有这样一种课堂:根据学习过程所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随机地组织、安排探究性学习环节,但是,由于这已经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所以教师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为形式而虚设探究,要么虽然安排探究但最终还是教师专制性地点拨。总之,因为教师没有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所以整个探究活动不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观”而是凸显“教师主体观”。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强因而淹没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

5 探究性学习的前卫化这主要体现在探究内容的选择上,所选择的内容要么严重脱离具体学情,要么脱离文本,要么脱离学习者的相关或类似经验。为形式而探究,超前安排探究,是探究性学习前卫化的具体表现。

那么,到底怎样科学理解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到底探究什么呢?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就是说,探究性学习是时展对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是与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进行的,目的是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探究兴趣,终极目的是“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因此,安排探究性学习内容时应该认真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探究体现具体学情的内容。这里的具体学情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相关或者相似经验、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教师应充分了解并积极调动这些因素来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

2.探究充分体现文本的内容。任何探究活动,如果偏离或者脱离文本,无论探究得多么深刻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高效的探究。因为文本才是激发学习者主动联系社会现实、主动调动生活经验、主动迁移所学的触媒;任何探究本身都是对所学的检验或者进一步的应用。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认真研究文本,特别是结合现实生活、科技发展而进行的深层次研究是确定探究性学习内容的基本前提。那种偏离或者脱离文本的探究,除了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热情、锻炼表达能力、培养合作能力之外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不仅如此,长此以往,我们还会把学习者引领到一个伪科学领域去。

3.探究能够培养并活化思维的内容。识记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并不是说就不能进行探究,但所学既然需要“识记”“理解”,那就说明它已经是定论了,因而无需也不能去探究。倒是如何识记,如何理解,即关于学习的方法问题值得去探究。如果安排了探究,又有利于“识记”与“理解”,就可以安排探究;否则,倒不如扎扎实实地安排学习者进行“识记”与“理解”。此外,来源于文本的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特别是能够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其联想与想像能力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首选内容。因为这样的内容既是对所学的巩固又是对所学的进一步应用,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成就感;因为这样的内容才能使学习者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不断生成科学探究能力。

4.探究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如果从知识的角度看,很多语文学习内容是非常值得探究的,尤其是那些可再生性知识;但是,如果探究这样的问题,是否有利于充分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呢。如果探究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而只是培养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我们以为这样的探究还是少一些的好。相反,那些迅速激发学习者联系现实并主动迁移所学热情的又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问题应该是探究性学习必须考虑的。

5.探究有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的问题。尽管高中生的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完全追求科学的结论,但是,切实培养严谨而科学的研究精神不可丢。这里包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考察精神,包括尊重文本即尊重事实的实事求是精神,包括善于分析、判断、整合的严密思维,这些都不能够缺失,否则就容易违背科学甚至导致伪科学的出现。从这点上说,凡是探究的内容,探究活动结束时,我们老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结论,即相对科学的答案;即便是那些存在明显争议的问题,我们老师也要明确指出比较科学的结论或者相对正确的做法。借口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而淡化对严谨科学精神的培养,这是我们必须反对的。

总之,无论探究什么内容,我们都反对那些大而空的探究,反对不切实际的探究,反对对科学理论进行探究;因为大而空、不切实际的探究对学习者科学研究精神的养成不利,而对科学理论的研究不是高中生的事。我们主张小切口、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式的探究,即小问题切入,横断面广泛联系,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进行探究。

上一篇:浅谈汉语趣味教学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