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语文积累

时间:2022-09-21 01:54:33

如何指导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语文积累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语文积累的重要,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气质,彰显一个人的才华。语文知识靠积累,从古至今都是不变的真理,这也似乎是一个老话题,但现在的教育事业,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步伐日新月异,现行的语文教材又改版了,新教材与时俱进,更加符合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这一来,语文积累似乎又成了语文教学的新课题。乍一看似乎很简单,仔细一琢磨,又觉得难度很大。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呢?

一、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积累现状

眼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大家都知道积累的重要,农村中学也在早读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晚读,于是校园在朗朗的书声中迎来了朝霞,又在朗朗的读书中送走了余晖。可以说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充实地过着早晨和傍晚,但是也有的同学在充实之余感到收获甚微,一段自习下来有的同学感到脑子空空如也,或背的东西记不牢,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读书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农村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等诸因素影响,有些同学还没意识到读书的重要,也没吃过文化亏,即使出了洋相也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不觉得大跌身价。比如,曾有一学生请假回家,写下这样的请假条:“老师,我今天没菜吃,想请假回家鸭(方言)菜,请批准。”此同学把方言和普通话相混淆了。又如把“无为在歧路”记成“无为在岐路”;有的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把“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记成“海内存知已,天涯乱比邻”

(二)、目前有些班上学生分组背诵,老师忙不过来时,同学们都到组长处背,有些同学一遇到长文章就想分成一段一段到组长处去背,古诗五首就一首一首到组长处背,结果弄得组长是应接不暇,有的同学甚至是背得结结巴巴也去组长哪里,像鸭子吞田螺,一下一下咽,这样的背诵无非就是想在书页上混个“背”字。过不了几个时辰,所记内容便烟消云散。

(三)、农村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的条件不够好,家庭藏书和学校藏书不多,学生的生活圈子又小等,使得语文知识积累在很在程度上受客观因素影响很大,导致学生的知识面不广。

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

(一)正确处理语文积累中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四个环节的关系

语文积累过程是一个较系统工程,我们应当认真地研究探讨。语文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就是明白语言含着的意思,把握住它内在的说法。理解的任务主要是准确地“再现”,是积累的起始环节。感悟,就是通过熟读成诵,从对象的内容信息中引发自己的感想,悟出自己的收获。感悟是学习者语言积累的较高层次,它能够推己及人。鉴赏,就是通过欣赏性的阅读、感受、品评、体味,揣摩表达的方法技巧,汲取艺术营养。鉴赏实现了由内容到形式的过渡,是积累的更高层次。记忆,就是将自己学习的收获加以归纳整理,存入自己的经验库,并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记忆是积累的末端环节,最终决定着积累是否有效。语言积累的这些过程,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第一,理解、感悟、鉴赏是积累的基本条件。这里的理解、感悟、鉴赏是就学习者知识背景而言,不一定要很深入,可以是浅层次的,但却不能完全缺失。没有理解、感悟、鉴赏的记忆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第二,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四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它们如调色板上的颜料,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理解中往往有感悟,有鉴赏,也有记忆;记忆中又会有新的理解、感悟、鉴赏。第三,四个环节是一种认知心理过程,但这些环节又不是绝对不变的,有时还可以略过或省去其中某个或某些环节。第四,从理解到记忆,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扩大积累的外延

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是语文积累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很好的提示:1.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教学环境要“信息化”“生活化”。传统的语文学习只重视课本,忽视了母语学习的特殊性。其实,语文学习无处不在。《语文课程标准》单列一章,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列举的资源达21种之多,此外还特别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国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2.学习方法要“活动化”。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规律。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积累、生活积累都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解、感悟、记忆、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训练自然而然地进行的,不能脱离语文学习另搞一套。

(三)几点做法

1、坚持让学生写曰记,记下每天所学、所思、所感。

2、坚持办班报,重视校园新闻和班级新闻的写作。

3、坚持剪报和摘抄小卡片,并分类整理好。

4、坚持每天记点东西。

5、我建议学校各班可以自建班级图书室,学生和老师共同捐书,以解决学校图书室藏书不够的问题,我们学校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偿试,效果显著。

三、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时应注意的几点

语文积累是个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当前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需注意纠正以下倾向

1.忽视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a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没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并无区别。语文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够终身受益。但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理解感悟为前提的,“悟”得越多,记诵的效果也会越好

2.缺乏一种真正的教学对话。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和沟通文化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

3.语言积累指导偏重于知识的扩充,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能读书。

4.在文化积累方面,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鼓励批判创新明显不足,更重要的是缺乏鲜活的、具有时代色彩的主流文化的引入;对待名家名篇过分依赖,缺乏批判心理指导。这样的人文教育不利于科学的文化精神、多元文化观念的形成,只能培养出盲目崇古、崇书、崇尚权威、亦步亦趋的文化屈从者。

5.生活积累方面,太强调了解、感受、体验生活的必要性,把认识生活与参与生活、改造生活割裂开来。只看到生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看不到语文学习又是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手段。认识生活的目的模糊不清,语文学习仍然是脱离生活的纯工具训练。

总之,语文积累似乎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同时又确实是一个老问题。乍一看似乎什么都清楚,仔细一想难度却很大。语文教学要为学生语文积累而教,更要加强对语文积累的内涵规律的研究。

上一篇:浅议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模式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