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

时间:2022-07-19 09:09:29

高中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当前的学校教育体系不再是将教学与德育分开来实施,而是要求我们将德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遍及每个学科、每一堂课,把德育和教学综合在一起实施。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呢?下面谈谈笔者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体会。

一、确立新的教学理念

(一)正确制订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眼光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跨文化意识和引导学生形成道德人格,并将四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二)正确确立教学重心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将过去单纯地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重心,改变为既强调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又重视对学生思维、品格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从学科对人发展所起作用的角度去展开学科教学。

(三)正确树立德育观念

在道德教育方面,应正视当代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育过程中借鉴西方教育中强调个性、科学、民主等方面的合理成分。要以生为本,做到尊重学生个性,不强求观点统一。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日趋成熟,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在教育中要重引导、多倾听,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得到一个或几个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认识,而不是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尊重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辩正地看待和接纳别人的观点。这比强加的“正确答案”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教育效果也更加明显。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人文环境,并结合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教育活动。

二、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德育内容

当前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颇具时代感和思想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注意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而不是一带而过,更不能视而不见。不仅如此,还要结合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一点带一面,举一反三地进行拓展式的道德教育。

三、优化教学方式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教育学家多尔曾说过: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这就是说,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在教学互动中,教师扮演的应该是“导师”的角色。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要重视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现并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给学生创设平台,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

(二)从纯知识教学到引导学生理性审视文化的差异

英语学科不可避免地要向学生大量介绍外来文化,而学生面对这些外来文化,如何理性地进行分析,从中汲取“营养”,摒弃“糟粕”。这就需要“导师”在教学中进行正确地引导,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理性审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吸收其合理成分,而不是盲目接受或者否定。因为文化差异源于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散发着不同的道德理念。只有理解这种背景下的思维方式,才能准确地把握其精髓,吸收其精华。

(三)联系实际,多方位教育

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有独立锻炼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的课文中收录了大量的有关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和著名人物、名著节选等,如果单纯的处理语言点,就背离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如果只对文章大意进行讲解,也只是停留在为获取信息而阅读的阶段,虽然达到了阅读的目的,但没有达到大纲规定“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原则。教师应利用教学内容,通过提发散性、推想性、评价性、延伸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把针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注重课文主旨隐意的理解,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深意,让学生谈自己的观点、认识和看法。

四、身教重于言传,自树方能树人

孔子曾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讲自身行得正,即使不命令,老百姓也会照着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服从。这句话放在教育中也是至理名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教师就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要教会学生生活,首先教师就要会生活;要求学生达到的标准,首先教师就要率先达到。

教师应该具有敬业、爱生、勤奋的工作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宽厚待人的处事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这些都会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有利而深远的影响。要真心地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以学生为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他们,知其所喜、所恶、所想、所愿,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率先垂范,严以律己,用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帮助学生建立起“人格长城”。因此,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教师。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需要教师付出的努力远远超过新课程改革之前。这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教学水平,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心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然不怕吃苦,只要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再困难也要坚持。今后,就这一课题,我们还将深入进行研究,不局限于经验性的总结,还要进行实验研究,要持之以恒地将英语学科的德育渗透研究透彻,系统地、科学地总结出一套操作性强的方案,使学科德育渗透真正落到实处,以不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形成,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如何指导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语文积累 下一篇:探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