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应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1 01:20:48

语文教学改革应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应该是在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需求,共同迎接新世纪中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春天。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培养 转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32-02

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就创新教育作了重要指示,他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我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固然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从上到下制订相应的法规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保障,另一方面我们教师自身特别是广大中青年教师,更应认清当前教育发展新形势,明确任务,增强事业心和紧迫感,自觉地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参加业务进修,更新和发展自身知识结构,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大胆地投身于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出实施创新教育经验,不怕失败,勇于进取。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同志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因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成了21世纪国民最重要的能力。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毋庸置疑,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对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有着很强的渗透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知识掌握的好坏,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勇于质疑,在质疑中创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努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要启发学生开窍,启发学生自己领悟,自己求解。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结合,与学生已知经验结合,与学生兴趣爱好结合,与学生生活结合,与学生课外学习结合,教到学生心里,问到学生的“窍”上。“学贵有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会把“释疑”作为天职,还会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再质疑”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重要过程。所以我注意把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展开想像,在想像中创新。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念,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思维想像的自由。

(三)启迪求异思维,在求异中创新。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劳动。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年学生由于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历练,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得以发展,其对事物的表象的质疑、分析、比较,有助于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进一步延伸,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巧于启发,善于引导,从本质中求异,异中求殊,就能获得真知灼见,获得独特感知。

(四)学会鉴别,在比较鉴别中创新。教会学生比较鉴别,善于从矛盾中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经验,真正把学习主体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生动、自主地学习是创新的关键,是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基础。只有创新,老师才能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素质。

三、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需求

笔者认为:要想搞好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语文课程改革,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建立平等、合作、友善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根本上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摒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自身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

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才能使创新教学的艰巨任务落到实处。愿语文界的同仁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中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年6月26日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课堂提问的权力交给谁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对创新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