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学生不配合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21 12:54:24

初中英语课堂学生不配合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摘 要: 初中英语教学目前仍普遍存在学生上课不配合的现象,使得教学效果收效甚微,本文主要针对这种现象,分析了几种可能存在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不配合现象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并令人头痛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配合,老师通常被迫上演“独角戏”。我们常听一些老师反映,教师备课很仔细、很深刻,上课前满怀希望,慷慨激昂,激情四起,可是,一进教室上起课来,尽管自我感觉语言生动流畅,教态自然大方,但学生却死气沉沉,课上不愿回答问题,课后作业应付抄袭。

一、学生课堂不配合的原因分析

1.教材难度和初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反差。

目前的牛津英语教材是一套非常优秀的外语教材。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贴近生活,兼顾听、说、读、写、练五大环节的安排,又着力于课文色彩、图片、录音等感性配置。但是对相当一部分缺乏语言学习环境、英语基础又非常薄弱的学生来说,大量出现的英语单词、交际主题、语法知识使得他们在英语课上根本不能进入角色,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很多学生不会读,不会记忆单词,不会理解文句结构,听不懂,看不明白。每天又不断更新内容,旧知识没巩固,新知识更是雾里看花。学生不是不想配合,而是配合不了,时间久了,使得很多学生只好疲于奔命,根本不用说在课堂上开流。

2.教学手段和最终效果的矛盾性。

多媒体的问世,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革命,同时,也带来了英语教学课堂的深刻变革。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喜欢用多媒体上课,但最终接受效果不佳。原因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侧重了沉默的欣赏或是思考,也就是单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多媒体的迁移,语言表达能力滞后现象严重。在多媒体的频繁使用受到质疑的同时,新的教学手段也层出不穷。然而为了适应考试,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必须落到实处,抓单词,抓听力,抓写作,抓阅读,犹如几股力量,此消彼长,学生埋头苦读、苦写,开口的可能性相对减小,不配合现象自然不可避免。

3.繁重的教学任务引起不彻底的课堂改革。

课堂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有形无形的指挥棒在前台挥舞,使得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不彻底。统一的大纲考试,固定的教材,相同的课时,班级规模大,教学任务繁重,老师在频频革新教学手段效果不佳的尝试后,大都又不得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语言讲解为主。师生的交往往往还是单向交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厢情愿,学生不能在参与过程中享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和成功感。而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讲课,忽视了学生心里的感受。从而使得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偏离了其终极目的,交际的理念在理想的口号与现状间存在着不可忽视和难以解决的矛盾。

二、学生不配合的应对策略

1.丰富考试形式,降低教材难度,因材施教。

单一的考试模式势必要求相同的教学任务,当前的教材极易造成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应该率先革新英语考试的方法和手段。考试应将面试、口试、笔试结合起来,重说用,重倾听,重应对,重表达能力的考查,以实用为主线,教、学、考三位一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形成。如听力测试、口语测试、情景应对、面试答辩等,考试要求降低,教材难度相应进行调整,学生能懂,自然产生兴趣,因材施教,乃是当务之急。

2.英语教学班级等级化,充分实现教学手段的效用。

根据基础的好坏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的学生则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对起点低的学生则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抓住兴奋点,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学习英语的气氛。

3.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法相结合。

交际教学法是在批判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当交际教学法被广泛采用的时候,却出现了在课堂上不敢传授语言知识的现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英语基础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和使用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当然,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要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知识的学习要有利于提高语言技能的质量,而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又不能忽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实际上,这体现了当今大多数学者主张的“形式中心”(form-focused)即语言基础训练和“意义中心”(meaning-focused)即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统一的原则。

4.赋予英语浓郁的生活气息。

首先,教材必须与生活接轨。教学活动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内容必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日常礼仪、日常用语、口语交际、阅读材料必须要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学习者的民族习惯。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很喜欢学习日常习惯用语,尤其是在同学之间能惯用的表达,比如,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你以为你谁啊?);Cut it out!(少来这一套!);Sorry doesn’t cut it.(对不起是不够的。);You stand me up!(你放我鸽子啊!),等等。学生对此乐此不疲,耳熟能详。

其次,教学必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存在的意义是表情达意,相互交流,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用英语,边学习,边实践,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述不同的看法:如超级女声比赛中,“谁将会是冠军”“李宇春穿裙子好不好看”等。

5.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课前可以进行3―5分钟的交谈,交换看法。教师可以利用课间休息与学生交流看法。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教师要通过“引(引导)、扶(尝试)、放(独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评出方向,评出学习干劲)”几个步骤指导教学。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参考文献:

[1]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现代外语新理念.浙江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高能低效”原因分析和应对... 下一篇:在实践中诊断,在诊断中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