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如何巧妙使用教学过渡语

时间:2022-09-20 11:08:18

语文课堂中如何巧妙使用教学过渡语

【摘 要】语文教学中,巧妙使用言简意赅的课堂过渡语可以使教学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完美。具体的使用方法有:披文入境,激趣;顺水推舟,自然流畅;设置疑问,激发兴趣等。

【关键词】语文课堂 巧妙 教学过渡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095-01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等作用的辅语言。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精心设计和巧妙运用课堂过渡语,就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之间前后连贯、自然流畅,使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继之给语文教学课堂增添无限的艺术魅力。

一 披文入境,激趣

大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在上课伊始就根据文本的不同内容、形式、风格等运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强烈兴趣,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所有流程等。因为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还可以为衔接以下的教学环节预设勾连。常见的语文教学导入方法有“预习题问”、“情境创设”、“时事点评”、“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等。

如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上课伊始,我在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张家界武陵源》视频供同学们欣赏后,立即用清新流畅的语言过渡道:“今日张家界武陵源峰林遍布、奇峰争秀、山清水秀、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然而,两千多年前的张家界武陵源又是怎样的一番神秘幽美、民风古朴呢?请同学们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寻找答案。”寥寥数语就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听觉、视觉盛宴中过渡到了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文本之中了。随之,在背景音乐的陪衬下,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优美动听的诵读千古名文《桃花源记》的琅琅读书声。

二 顺水推舟,自然流畅

每次听有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总令人感到回味无穷、余音缭绕,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异常精美,富有神奇的艺术感染力。我校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在教学朱泳燿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就是这样巧设过渡的:“同学们,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卷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等各有什么形态?对天气各有什么影响?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当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后,这位教师随之过渡道:“八种云的形态和对天气的影响都清楚了吗?现在,请同学们以云的身份运用第一人称以‘ 的自述’为题,写一篇介绍自己——云的说明文片段。(白板上出现了‘ 的自述’字样)现在,我把写作的任务明确分工一下:第一自然小组写‘卷云的自述’,第二自然小组写‘卷积云的自述’,第三自然小组写‘积云的自述’,第四自然小组写‘高积云的自述’,第五自然小组写‘卷层云的自述’,……现在你们都是天上的云了,都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能量都写出来,让大家都认识你们,看谁最擅长介绍自己。不过,要实事求是,不许吹牛。”就这样,学生由读到写,自然流畅,入情入境。

三 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所蕴含着的审美意蕴,有的存在着时间与空间方面的纵横交错关系,有的存在着内容、形式、风格等各方面相互融合的超文本关系等。所以,教学时,教师有必要将各文本中既相对独立又错综复杂的内容、形式、风格、形象、意境、形象等进行有机整合,继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过渡。教学过程中,灵活过渡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教学文本的具体内容、形式、风格等精心设计一个或两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或在恰到好处之处设置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课文和探究文本的悬念。如在教学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后,我紧紧围绕《中国石拱桥》中的说明内容设置了下列问题质疑过渡:“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中国石拱桥是如此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那么,画家吴冠中笔下的中国石拱桥又有着怎样的诗情画意呢?”言简意赅的一句话,就将教学内容从茅以升的典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顺利过渡到了吴冠中的小品说明文《桥之美》,在“润物细无声”中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欲很快地转移到了《桥之美》文本中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课堂中的言简意赅、诗意浓浓的过渡语既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引路语,因为它具备预示和引导学生从一个学习内容顺利过渡到另一个学习内容的功能;又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粘连语,因为它具备把语文教学课堂中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巧妙地衔接成一个整体,使课堂教学内容既具有层次感又具有系统性。从上述意义而言,语文教学课堂过渡语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和谐、精美的语文教学课堂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田春见.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

[2]徐春艳.让课堂上的过渡语也显语文味[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1)

[3]王清洁.行云流水 浑然天成——语文教学中过渡语的运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3(3)

上一篇: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下一篇: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