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卑的诱因及矫正

时间:2022-05-16 09:29:30

高中生自卑的诱因及矫正

当前,高中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期望值过高的压力影响,心理承受压力弱,进而引发了许多难以预料的事件。尤其是学困生个性特征表现偏执、自卑,在学习生活中不思进取,自甘落后。如感觉自己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同学们互相聊天,学困生们很想参与加入,可就是不知怎样开口;同学们在一起海阔天空讨论问题,学困生们很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不知从何谈起。这种现象往往是自卑心理引起的。自卑使这些同学失去了自信,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使自己经常处于懦弱状态。这类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其潜在的危害不可低估。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倾向,及时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帮助学生走出逆境,健康成长。

自卑是自我意识偏离后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和在这种情绪支配下担心失去尊重的心理状态。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或消极的自我评价,希望自己能一鸣惊人,但又唯恐自己做事不力,被别人耻笑,于是在机会到来时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在学习中缺乏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或班级工作也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一 学生产生自卑的诱发原因

1.多次失败与挫折的积累

从初中升入高中,从学业上看,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大,理解综合层次的提高,加大了学习难度;从学生成绩上看,聚集了相当部分的优秀生。回想初中阶段的学习,自己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又由于自己的性格,不愿吐露给别人,积压在自己心里,也不积极地分析失败的真正原因,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必然损害自己的上进心,从而丧失自信心,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

2.别人长期过低的评价

由于一些学生成绩不好,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作学困生。他们很少与同学接触,与同学缺少沟通,得不到理解与支持。而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有的只是叹气与批评。有的家长动辄就骂孩子“太笨”“没出息”,拿自己的孩子与优秀学生比较,而这种比较往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和基础,越比越自卑。有的教师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也易忽视,甚至视之为“不可雕的朽木”。如某中学数学老师在一次小测验结束后,拿着一个考了11分的同学的试卷,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咱们班某某最爱吃油条了,你们看看两根油条多直啊!”可以想象,这时这个学生是何等的无地自容,这样做无疑是雪上加霜,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3.生活、身体条件欠缺

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些家庭条件较差,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其他方面与条件较高的同学相比差距很大,无形中给这部分同学产生了压力,总认为自己生不逢时,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能正面人生,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再者因个人某些方面的心理缺陷,他们都会觉得低人一等,甚至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长期下去,也会产生自卑心理。

4.不合理的自我目标

有的学生对自己总会持有“应当怎样”,“必须怎样”或“达到怎么样的名次”的学习要求,殊不知在目标确定到实现的进程中还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一旦实现不了既定目标就难以适应,进而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降低自身的可信度,于是自责、自弃,形成自卑心理。

二 克服学生自卑心理的做法

1.作为学生,要正视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敢于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中的不快,有挫折、有坎坷应当看作是锻炼自我的时机,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迎接所面对的一切事物,即使失败了,也不要诋毁自己,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作为父母,应当对孩子作出正确的评价

把自己良好的愿望化作关心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动力,多看孩子的优点,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深刻,对孩子的了解也清楚,尤其是孩子的性格。对孩子取得的成功要给予正确的肯定,激发孩子锦上添花。对孩子的失败要帮助查找原因,鼓励、引导、总结教训,不要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和举动。因为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是心灵的寄托。

3.作为教师,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多关注,尽量雪中送炭,切忌在给“尖子生最优惠待遇”的时候,把后进生遗忘在角落。不要忘记“在你的讽刺里有牛顿,在你的鄙视里有瓦特”。给他们指导学习方法,只有批语没有建议,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班集体越走越远,最后发展到孤僻、自卑。

4.开展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

毅力是一种意志力,是人心理活动能动性的集体体现,离开了这种能动性,人就无法在学业上、事业上有所成就。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失败总会不期而遇。只有敢于解决困难和经受挫折的考验,才能适应社会。教师应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意给予不恰当的批评,事后给予解释。适当向学生提问,增强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或增强学生不能解答问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坚忍的毅力。

5.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外界环境是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应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班主任要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感到温暖,使他们受到重视,实现自己的价值,体会成功的喜悦。如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他们发言,表达他们观点,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在集体生活中,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让他们把能力有机会发挥出来,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将不良的行为及心理状态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多渠道、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中学英语创新教学的实施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