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唇腭裂术前矫治的必要性

时间:2022-09-20 11:03:23

【前言】新生儿唇腭裂术前矫治的必要性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唇腭裂的婴儿,可见到患侧上唇、上颌骨及牙槽嵴的裂开,患侧上颌骨段后退,而健侧上颌骨牙槽嵴前端由于附着肌肉的运动向前伸展,唇裂致唇部口轮匝肌的连续性中断,使两侧颌骨及肌肉的发育不对称,表现为患侧明显的鼻翼塌陷,唇部、牙槽骨裂隙过宽。这种异常使患儿自出...

摘要:本文就新生儿唇腭裂术前矫治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新生儿唇腭裂 术前矫治 必要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4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07-01

先天性唇腭裂是新生儿较常见的颌面部畸形之一,近年来外科手术方法已得到不断完善和改进,可以很好的修复唇红部畸形,但基本无法解决鼻翼塌陷、鼻小柱短小偏斜、鼻尖歪斜的问题,并且因手术治疗常规是在患儿 3个月左右时才能行手术,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因裂隙导致舌部经常位于异常位置,使畸形加重,增加了手术难度,影响手术效果,所以就有研究者提出了术前矫治的方法1991年 Matsuo提出鼻部软骨在出生 6周之内是可发展变化的,并且可以被重新塑形到基本正常的位置的理论,奠定了术前鼻腭整形治疗的理论基础。

唇腭裂的婴儿,可见到患侧上唇、上颌骨及牙槽嵴的裂开,患侧上颌骨段后退,而健侧上颌骨牙槽嵴前端由于附着肌肉的运动向前伸展,唇裂致唇部口轮匝肌的连续性中断,使两侧颌骨及肌肉的发育不对称,表现为患侧明显的鼻翼塌陷,唇部、牙槽骨裂隙过宽。这种异常使患儿自出生后就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很快发生组织移位,舌体很自然地位于裂隙间,裂隙逐渐增宽,腭部更加高拱,鼻畸形亦更为严重。单纯地在上唇软组织皮瓣设计,难以解决较宽的牙槽裂隙造成的局部软组织畸形的修复。

为了尽早改变面中部肌肉的异常牵引和舌体的异常运动,在新生儿期就行正畸治疗非常重要。戴用腭护板,能分隔口鼻腔并阻止舌体的异常活动,可减少甚至消除舌体对上腭裂隙的压力,而使双侧上腭水平板向中线生长。鼻翼-牙槽改建矫治器可以在辅助喂养、减小牙槽裂隙、排齐牙槽突的同时,在术前辅助直立鼻中隔,长鼻小柱,改善鼻尖和鼻翼软骨的形,增加鼻部的对称性。患者经早期鼻腭矫治后再行手术治疗,鼻部对称性得到了更好的恢复,因矫治器使得唇部裂隙减小,唇部软组织紧张度减小,软组织富裕,故修复效果明显提升。经过矫治的患儿因封闭口鼻,可以正常进食,所以患儿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患侧鼻孔内的鼻成型器撑起鼻翼的高度与健侧看齐,经过不断的调整直到患侧鼻翼的形态与健侧鼻翼的形态基本一致,使患侧塌陷的鼻翼塑形;健侧鼻孔内的鼻撑着力点在健侧鼻中隔,可以给偏斜向健侧的鼻中隔一个向对侧运动的力。这样患侧鼻撑撑起塌陷的鼻翼,而健侧的鼻撑引导偏斜的鼻中隔及鼻尖向正中方向生长,促使鼻对称性的实现。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新生儿期戴人腭护板,患儿恶心反应小,容易适应,有助于喂养,并对患儿父母有心理治疗作用。据报道,婴儿期体内透明质酸的水平较高,使得软骨的可塑性较大,随着生长可塑性逐渐丧失,早期矫治可刺激软骨的生长。也有学者认为,新生儿软骨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出生后 3~4周内软骨重塑形效果较好,12周后重塑形效果渐差。有研究表明婴儿期鼻小柱塑形所形成的效果可长期保持。婴儿期的早期矫治,为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补充,为外科手术提供了良好的组织解剖结构,减少患者外科手术的次数,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手术、心理创伤,从而有利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上一篇:一个英国人等到的回扣 下一篇:幽门螺杆菌采用兰索拉唑、阿奇霉素和甲硝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