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创办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2022-09-20 10:31:19

多元创办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的专业合作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至2011年底,全市已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22户,涉及畜、牧、茶叶、蔬菜、中药材、经济林等优势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已成为了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助农增收的重要力量。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初步成效

第一,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围绕农民需求,依托当地资源,通过领办、协办、合办等多种方式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422个,其中2011年新增52个,专业合作社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领域。通过专业合作社搭起了农民与市场的桥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近五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3.6万户,实现助农增收36530万元,其中2011年带动农户4.27万户,实现助农增收12530万元。其中有代表性、有特色、有规模的专业合作社有:如松桃长兴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县供销合作社、长兴供销合作社、农户、茶商共同筹资入股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社在承包茶农1100亩茶山的基础上,投入150万元资金新建一座占地面积3400㎡、有8个加工车间的茶叶加工厂。仅2011年春茶一季,该社就实现销售收入301万元,带动周边近800户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各环节的劳动力投入,助农增收近200万元,企业盈利12.2万元;沿河县华桥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实行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从新疆引进优质核桃苗进行试验性栽培取得成功,到2011年,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种植核桃种苗23万株,投入各种生产物资折合人民币1000多万元,共带动8个乡镇、45个村、4800余户农户,增加了农民收入,深得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为当地的种植示范基地。

第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增强了自身实力。思南县华丰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发展壮大。三年来,合作社入股社员从120人发展到351人,入股股金从36万元发展到114万元;土地流转从550亩发展到l200亩;带动农户从900户发展到3500户,带动贫困农户达85%;种植基地面积从800亩发展到6000亩,带动从事蔬菜产业农户2.2万户以上,常年在基地务工的农民从30人发展到近300人;从单一的土地流转种植发展到农户订单、股份合作、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从蔬菜、水果种植发展到蔬菜配送、茶树育苗、茶叶销售、农产品加工;从销售周边县市发展到重庆、成都、贵阳、长沙、南京等大市场。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有计划地安排种植品种和生产规模,发展“订单”农业,降低了市场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益。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供销合作社也增强了自身实力。据统计,已发展的4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注册资金总额达39785万元,其中供销合作社入股资金为3690万元;入社农户11234户,带动农户42668户,2011年销售收入50733万元,从而使社有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

第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形象,提高了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支持力度。一是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供销合作社。目前已有松桃、印江、沿河三县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设在供销合作社,并分别下发相应文件,赋予供销合作社发展专业合作社职责,由供销合作社负责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了供销合作社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管理的主导地位,给供销合作社发展专业合作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引导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作、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其他工作的大力支持。如:沿河县委、政府把供销合作社纳入工业强县重大战略决策中,2011年规划新建山峡生态工业区供销工业园,将入注供销合作社的“物流配送中心”、“复合肥厂”、“农资配送中心”三个企业,总投资达1.6亿元。

第四,稳定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利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强化行业自律管理、避免不正当竞争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于规避市场风险、稳定市场秩序、增加企业效益、维护农民利益收到了良好效果。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及措施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首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好学习宣传工作。从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后,一方面,市社党组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社党组中心学习组认真学习,研究、分析贯彻落实意见,并派员赴重庆参加总社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专题学习培训。2007年8月,市社召开了各县(市、特区)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另一方面,各县(市、特区)供销合作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力度,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积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造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其次,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引导、帮扶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全市各级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分批次深入到基层、农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帮助引导农民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共有45批次263人次深入到基层、农村开展了调研工作。

第三,抓资金扶持。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积极争取各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资金的同时,全市各级供销合作社挤出一定数额办公经费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近年来,共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65万元,其中2011年扶持资金75万元。

第四,抓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为提升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原则。重点做好“八个规范”,即规范章程和制度,健全自我发展机制;规范股金设置,壮大自身实力;规范组织和内部管理机构,完善治理机制;规范会员管理,健全退出机制;规范民主管理,推行民主决策;规范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公开;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形成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规范盈余分配,完善分配机制。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健康、规范方向发展。

第五,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一方面对各级联社分管领导、业务骨干人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召开现场会、兄弟单位间相互走访交流学习、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了学习人员发展专业合作社的理念,增强了发展意识。近年来,市社利用召开全年供销工作会、半年工作调度会机会,安排到有代表性的专业合作社现场参观学习5次;2009年、2010年,市社分别组织了各县(市、特区)及直属企业负责人赴广西临桂县、云南省曲靖市开展学习考察活动;各县(市、特区)社在市内及市外开展相互走访交流学习15次。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对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办社能力。从2008年起,市社、县社每年组织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代表、联社机关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会。市社已连续4年举办专业合作社人员培训4期,培训人员240余人次;各县级供销合作社举办专业合作社培训26次,培训人员780余人次。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平衡,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经济效益低。二是内部运作不规范。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章程流于形式。有组织无作用,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利益返还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三是农民入股社员人数不多,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四是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好。

在2012年,市社除了积极构建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及时、便捷的信息服务。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第一,进一步深化学习宣传。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不断增强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积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第二,抓好示范样板专业合作社建设。注重典型引路,发挥示范效应,促进专业合作社之间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三,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对以生产、技术、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规范,打破单纯生产合作的局限,积极开展产前和产后营销服务,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逐步使其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上一篇:运用农村合作组织组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实施 下一篇:乡村旅游及农村经济的统一发展价值